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浙江行 | “好生态”孕育民宿“金凤凰”
栏目:乡村振兴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何淼 李红 苏小红 发布:2023-09-1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民宿之于乡村,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绿水青山和乡村旅游的崭新世界。

中山市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但全市旅游资源分散,缺乏龙头旅游项目,“难留过夜客”一直是中山旅游业发展的痛点。浙江的乡村民宿起步早,如今已成为点亮乡村未来的美丽经济,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共富发展,吸引年轻人回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好切合解决中山文旅产业留客难的解题思路。

8月7日-8月11日,中山日报“百千万工程”深调研采访组,深入浙江杭州和湖州,走访三个县四个村,探寻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路径。由2013年起步,相继出台政策,浙江乡村民宿从示范村培育的床位补助,到示范点建设的投资补助,再到行业规范管理奖励和民宿人才奖励,这些经验将为中山发展民宿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和参考。

视频拍摄:黄艺杰  视频后期:刘建满

统一布局 培育生态
“发展民宿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调研采访组的首站,是美如油画的古村落——芦茨村。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个村庄依偎在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的支流处,宛如一只蜗牛蜿蜒而行。

芦茨村得名于富春江的支流——芦茨溪,蜿蜒流淌的芦茨溪在村前流过,两侧是连绵的青山,整个村子几乎被群山环抱。以山水为背景,溪边鳞次栉比的家庭民宿、中高端民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在这里爬山徒步,探索古道,也可以玩水、赏景,还能租一条小船,在富春江上泛舟,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芦茨村的村民依靠砍树烧炭为生,山被砍得光秃秃了,也只能换来基本的温饱。”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祖春说,当时的芦茨村生态环境差,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耕地少人口多,可以说是“穷得响叮当”的落后村。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过去20年间,芦茨村以自身的变化轨迹,诠释着“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蜿蜒流淌的芦茨溪在芦茨村前流过。记者 黄艺杰 摄

2003年,浙江正式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环境整治为“先手棋”,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五水共治”等行动。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施宇昕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乡村民宿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水平高低一定是与新农村建设水平高低相同步的。”施宇昕将桐庐的美丽乡村建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搞好环境治理,整治脏乱差,大规模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过程,是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让城市里的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具体包括道路、污水、垃圾、厕所、路灯、电气化改造等等。完成了村庄美化之后,第二个阶段开始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产业发展,让农民致富。第三阶段,进阶为打造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2012年前后,桐庐启动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建设,开展封山育林、修复生态环境、发展民宿旅游,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政策,村里成立了首个农家乐民宿协会,打开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游客在仙潭村百年银杏下纳凉。记者 黄艺杰 摄

“依托村里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我们制订了20年发展规划,党员、村干部带头引导村民逐步向这个旅游业、农家乐产业发展。”方祖春回忆,借国道扩建工程征拆的机会,由镇里协调上级部门,调整村庄发展规划,配备用地指标,党员、村干部带头引导村民建新房开民宿。“我们村本来就缺乏土地,老百姓视土地为生命,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征用土地,所以工作开展得很困难。”方祖春说。

首批民宿带来了游客,村民收入水涨船高。2000年,芦茨村的年人均收入约两三千元。到了2009年,芦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两三万,增加了10倍。首批民宿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到了第二批民宿规划之时,报名人数超过规划房屋数,只能通过抽签方式选定。

2014年,以芦茨溪畔双山大道为“边界”,在第一批民宿旁规划了第二批民宿。第二批民宿更注重规划和统一,由村把关建筑风格,户籍村民报名自建;抽签被选中的幸运儿,原有房屋交给村集体管理。2017年,第三批民宿的规划、规模以及装修档次均优化升级,由村集体按50万元一幢的标准,统一风格建设,村民购买自主经营。

“在民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规划要走在最前面的,没有规划随意建设是不允许的。这里面涉及美学的取舍,村庄整体风貌的管控。”施宇昕认为,乡村民宿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统一规划、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条件外,还得在准确匹配定位,专业人才专业化经营,接村连片群发展等重要环节予以重点突破。

作为浙江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优等生”,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起步,到乡村风貌提升与美丽经济齐头并进,桐庐民宿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山借鉴。目前,中山已涌现南朗街道崖口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三乡镇古鹤村等民宿特色村。“我们计划在下田林公园、旧发电厂房、海怡路段规划建设高端民宿群,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是土地性质问题。”南朗街道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规划了高端民宿群的发展蓝图。目前,崖口村已建成特色民宿9家,其中4家获评广东省首批乡村民宿示范点。预计高端民宿群未来建成,可在村内增加300多间民宿房间,为崖口村民宿接待能力打好基础。

接村连片 集群发展
“让‘客流量’变成‘客留量’”

富春江镇芦茨村青龙坞民宿集群坐落在山谷中,蜿蜒的小溪潺潺流过,绵延的青山,将村子揽入温柔的怀抱中。古老的墙面和斑驳的窗户,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云和雾,就像漂浮的屋顶,连接着自然、建筑。在这里的民宿,宁静而隐逸,与芦茨溪畔充满欢声笑语的农家乐民宿风格迥异。

2013年以来,桐庐民宿由“从无到有”到“遍地开花”,以连片发展、集群经营的思路,逐渐形成了以中高端为主、高中低兼具的特色化、差异化民宿发展态势,衍生出江南古村落、芦茨慢生活体验区、莪山戴家山、合村生仙里、横村白云间等精品民宿集聚区。截至目前,桐庐民宿经营户达892家、总床位14986张,民宿集聚村23个,数量位居浙江省前列。

“民宿发展的早期,我们也是走过弯路的,那时希望村村冒烟,处处开花,后来发现这不现实,还是得按市场规律来。”施宇昕说,民宿发展初期,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普惠的,每增加一个床位可获补贴,进入第二个阶段则是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做精品民宿。

“民宿集群化发展”是民宿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单体民宿发展不仅仅有生存发展的局限性,运营上也有诸多限制。从政府引导层面考虑,单体民宿各自为战,缺乏大的活动空间以及功能性配套业态,难成气候。特别在几乎所有民宿面临共性问题——淡旺季,单体民宿很难丰富业态,提供多元化游的内容。去年2月,仙潭村联合周边的南路村、四合村组成“强村公司”,实现三个村资源共享共创,引进、发展多个业态项目。“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让游客能够在多元体验中享受慢生活,‘客流量’变成‘客留量’。”仙潭村返乡开民宿“第一人”,仙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蒋荣说道。

莫干山镇仙潭村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坪上,一幢白色的、充满设计感的三层建筑十分惹眼。这是在“国企+村集体”模式下打造的“共富强村”项目——仙潭美术馆。这里原是一处破败的闲置房屋,后“摇身一变”成了集展览、研究、创作、交流及公共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美术馆。再驱车而进,两棵百年银杏旁,“共富强村”项目文杏里书房跃入眼帘,这里有不少游客在休息、阅读。该项目将仙潭老村委原有建筑改造提升为银杏主楼及辅楼,以现代图书馆与旅游、美学场景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为理念,精准打造了“甲野书房”阅读空间。“这里有3200余册图书供村民、游客免费阅读。今年4月底开业以来,接待游客已超8万人次。”店长介绍说。

仙潭美术馆。记者 黄艺杰 摄

主动服务 政策护航
“企业不用跑,我们都是上门服务”

好的生态,不仅指好的自然环境,也包括配套民宿产业长远发展的好政策、好服务,以此营造出适合民宿产业集聚发展的肥沃土壤。为了推动中山的民宿发展,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全市也建立了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民宿发展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民宿健康发展。在营造好的民宿产业生态方面,此次浙江行找到了很好的示范样板。

“民宿,除了为客人提供住宿,还往往提供更多的外延服务,比如有特色的餐饮、贴心的短途游,甚至包括土特产售卖、垂钓等游乐项目。该给这样的民宿发什么样的营业执照?”施宇昕表示,这曾是一道横在政府相关部门面前多年的难题。对于桐庐来说,民宿已是当地的一张金名片,“证”的问题必须解决。2015年,桐庐率先破冰,发出浙江省首张民宿营业执照。

“民宿营业执照属于特种行业许可证,由公安部门发证,但需要7个部门联审。”施宇昕举例说,“企业要申领,先跟乡镇申报,乡镇反馈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到现场看过以后,先指出缺了什么。等企业准备差不多了,我们7个部门一起到场审定,如果手续齐全,当场就能办结。”目前,桐庐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审批流程,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召集7个部门上门联审。这一举措促使桐庐民宿产业走向规范化经营,并为今后的集聚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示范村培育的床位补助,到示范点建设的投资补助,还有各项管理奖励,企业都不用跑,我们的服务是全方位的,主动上门服务。”施宇昕说。

清晨6点,莫干山深处的仙潭村在鸡啼鸟鸣声中苏醒,拉开窗帘,眼前竹林清新翠绿,楼房掩映于绿色之中,远处晨雾缭绕,山形依稀可见。仙潭村的民宿,就在满眼绿色的山野中拔节生长,村里开起了166家特色精品民宿、10家餐厅、7家咖啡馆、3家帐篷营地,仅去年就吸引了游客15万人次。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的政府部门,为民宿行业量身制定标准的服务意识同样超前。

莫干山镇第一个带有游泳池的民宿“莫梵”。记者 黄艺杰 摄

环境好了,民宿多了,莫干山民宿如何形成良性民展模式?为此莫干山镇人大专门开展了民宿经济调研活动,走访不同类型民宿500多家,下发调研表格800余份,形成八千多字的《莫干山镇民宿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提出了强化规划指导、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服务标准等七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民宿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记者手记
赋予自然禀赋 更多人文故事

中山日报“百千万工程”深调研采访组此次浙江行,看过了富春江的蜿蜒、芦茨溪的清澈、莫干山的云雾、余村的绿水青山路,反观之下,中山自然禀赋形成的旅游资源并不出色。中山要发展民宿,突破口在哪里?

媒体披露的数字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9.86万人次,同比增长45.39%。实现旅游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49.84%。接待一日游游客95.56万人次,占比82.79%。这组数字反映出,通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中山在“留客过夜”的命题上有了长足进步,但继续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施宇昕曾向记者分析,桐庐民宿发展起来的契机,是游客前往杭州千岛湖景区,途中经过桐庐吃饭歇脚,抓住机会,桐庐把停车吃饭变为停车住宿,成为了浙江省民宿发展的“优等生”。

莫干山镇仙潭村民宿。记者 黄艺杰 摄

在这方面,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地理条件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过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很容易沦为过路歇脚地。不过中山有人文资源的优势,在现有自然禀赋的基础上,怎样赋予更多人文故事,是中山民宿产业未来提升的方向。其中,要特别注意文化创意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结合,注重传统村落建筑保护等。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