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我市举行2023年度中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嘉许活动及中山市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现场表彰了年度20名最美志愿者。在现场的圆桌会议中,主持人与5位优秀志愿者代表对话,探讨中山市志愿服务历史与发展脉络,讲述一件件青春和热忱交织着的志愿小故事,呈现中山一代一代的志愿者的初心。
林彦燊(洪喜鹏 摄)
主持人: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时空对话,今天请来的志愿者也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从50后到00后都有,接下来我们要请出的是00后志愿者林彦燊,听说你年纪虽然不大,但做志愿服务已经有快10年了?说说看你们青年一代是怎么看待志愿服务工作的?
林彦燊:
我是林彦燊,很高兴在这里分享我的志愿经历。
我是从初一年级开始做志愿者的。那是2014年,也正如前面冯老师所说,是中山专业社工发展的阶段。我们学校当时就有驻校社工。有一次,社工招募志愿者周末去探访独居老人,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我跟着专业社工学习到很多探访技巧,比如聊天不要涉及子女话题、拍照要询问避免侵犯隐私、参加活动要守时等,给当时初中的我打开了一扇认识社会的窗户。
那个时候,我还去石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长者电脑班的助教,教老年人使用电脑。对我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电脑操作步骤,他们会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我还记得有一位奶奶手不小心骨折了,竟然打着绷带都要来上课。这种带伤坚持上课、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比老师、父母对我说上一百句“你要好好学习”,还来得更有激励作用。
当时的我,并没有觉得做志愿者有多“伟大”,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成长,得到他人真心赞许,结交到朋友,让我认识到志愿服务可以助人助己。
从初中开始,我开始担任学校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参与者成为组织者,就要考虑更多,比如人员组织、活动策划、服务意义、安全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志愿服务的组织工作,2015年起,我先后七次参与团市委、市青志协主办的中山市大中学生假期公益志愿体验营活动,从营员做起,一步步做到营长助理、副营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比如阅读分享会、河小青等,从中学习了组织形式和团队运作模式。
高中期间,我作为学校骨干,组织了高考资源回收活动、参加学校“致远书屋”项目,为乡村孩子送书。
大学期间,我担任东区大学生联谊会会长,与起湾社区合作成立起湾社区大学生宣传志愿服务队,帮助社区报道好志愿服务工作。2021年,我们组建了东区大学生联谊会志愿服务队,承办了“青助学堂”,7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五下午走进柏苑中心小学,为800多名小学生开展纸艺类、文体类、科普类等兴趣课堂,这件事坚持了整整半年。
而我在团市委累积了大量体验营的经验。在2023年的寒暑假,我将体验营“复刻”到了东区街道,举办了东区街道大中学生假期公益研学营活动,共计有200多名大中学生参加,共开展7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累计202场次。这也是我在学生阶段做的最后一个志愿项目。
近10年的公益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接触到不同职业年龄的人,对中山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作为志愿队伍负责人,我时常要写新闻稿和拍照。这些都成为了我日后的爱好和专长。
今年我毕业了,现在在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工作,继续参与了公司“创文”、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相关志愿服务。
主持人:
听完你的讲述,发现你年纪虽小,但经历却不少。我想问个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像你一样加入到公益志愿服务中来?
林彦燊:
我认为志愿服务是大中学生接触到的成本最低且能增长见识的途径之一,充分参与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玩”,更不是“免费劳动力”,而是“助人自助”“双向奔赴”的旅途,我们帮助了他人,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也为自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体验中山的博爱氛围,感受城市温度,共同为中山公益慈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
谢谢林彦燊,现在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担当,我们也看到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和接力。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