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新建大坝伫立在山塘中央,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不时可见白鹭飞过……8月25日,沙溪镇凤凰山塘一片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这是沙溪镇未达标水体六乡涌综合治理配套的蓄水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中国一冶中山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贺坤说。当天,中国一冶中山项目部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走访了沙溪镇凤凰山塘、土瓜涌等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据介绍,2020年3月以来,中国一冶对大涌镇、沙溪镇、五桂山街道、南区街道4个镇街58条(段)水体开展综合治理。河涌总长度达134公里,90%以上河涌水质为劣V类。通过控源截污、清淤补水、护岸景观、长效监管等系列举措,已完成35条河涌综合治理,其余23条河涌也进入收尾阶段,2条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督办河涌正全面攻坚,接近尾声。河涌水质得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中山市沙溪镇的凤凰山塘。
▋央督河涌治理成效显著
在中国一冶负责的58条(段)河涌中,南区黄边坑、沙溪镇土瓜涌是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督办的河涌。黄边坑是距全国最美乡村曹边村不足50米的一条“臭水沟”,全长2.1公里,曾因反复治理、多次反弹而遭周边市民诟病。
2020年3月开始,中国一冶项目建设团队为黄边坑“量身定制”干水清淤、截污阻排、水质提升、护岸景观、水务信息化工程等综合整治方案,清理淤泥近4800立方米,并借助水务信息化工程施工实现河涌水质在线监测,确保水体清澈达标。同年6月30日,黄边坑通过竣工验收。经中央督导考核组检验,各项指标全部达标,黄边坑水质、面貌大为改善。
漫步在沙溪镇土瓜涌两旁,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每天早上和傍晚,不少附近的居民来此休息、锻炼,河涌上一座古石板桥更是成为大家争先拍照的“打卡点”。殊不知去年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臭气熏天的景象。2021年10月,土瓜涌被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贺坤介绍,管网缺失、污水横流是导致土瓜涌曾经黑臭的关键。项目团队采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景观修复等措施进行了整治,整治后的土瓜涌容貌大转变,河清岸通、绿意盎然,引来大群白鹭栖息。
今年7月18日,广东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到土瓜涌进行生态环境损害公益普法宣传工作,对整治后的土瓜涌大加称赞,将其树为沙溪镇河涌整治示范样本标杆。
▋疏浚淤泥实现“变废为宝”
河涌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2019年4月,项目团队对治理区域进行前期勘察时发现,4个镇街的城区人口密集、乡村居住分散,并且排水体系多为雨污合流。尤其是大涌镇,污水收集率低,老城区暗涵较多,既有排污设施能力不足。
同年10月,中国一冶根据大涌镇的污水排放现状,铺设了管径0.8至1.2米、长达11.7公里的、直通污水处理厂的截污管道,并建设了两座污水提升泵站,有望解决8余万人口的污水排放问题。据统计,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沙溪镇、大涌镇共铺设的截污管道长达81公里。
地下排水管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其畅通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中国一冶中山项目总工程师周庆磊介绍,项目部对97.7公里的地下管道和58条河道进行了全面清淤。4个镇街共检测管道长达84公里,对检测出的管道内部的淤积、变形、破裂及起伏等问题立即进行修复。
目前,58条河涌中共有48条进行了清淤,总量达到109万立方米。项目党支部书记罗学武介绍,河涌里清理出来的淤泥,全部运到大涌底泥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生态修复实现“岸绿景美”
“河涌两岸护坡种植浅水植物,可使得护坡具有更好的抗冲能力,在岸绿景美的同时,实现生态护坡。”贺坤介绍,为了保持南区街道黄边坑岭南水乡自然风貌,项目团队保留了河涌两岸的落羽杉,同时栽种了257棵大榕树、大王椰子树、印度紫檀、南洋杉、扶桑花等亚热带植物,绿化面积达3.92万平方米。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滨湖公园,泥泞小道变身为2公里长的沿河步道,安装了路灯,设置了休闲凳,美化了环境,提升了滨湖休闲功能,周末引来大批群众前来露营野餐。
在大涌镇基尾涌,项目团队则利用沿河空地和居民房前、屋后的零星空间“见缝插针”种植小灌木、乔木等绿化,并将沿河的栏杆更新换代,居民外墙粉刷一新,白墙黑瓦,散发着江南水乡韵味。此外,还建设了绿化小广场面积达5732平方米,配套休闲座椅、路灯、绿道等设施,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场地。
“以前河水黑臭,连河边都不敢走近,现在河水治好了,岸边的绿化也搞起来了,环境大变样,儿子孙子都愿意‘回归’了。”谈及基尾涌的变化,附近居民梁伯满是欣喜地说道。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何安怡 杨爱国 张华月
◆图:由通讯员提供
◆见习编辑:赖彤瑶
◆二审:曾淑花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