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的一天② | 一家四代,用一棵菜头传承舌尖老味道
栏目:城事 来源: 发布:2021-02-0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适逢新春佳节,
头菜与“头彩”谐音
成为年货一员。

清晨七点,阳光透过密集的住宅楼,洒在黄圃兆丰村关家尾头菜工场上。工人们早早来到这里开始劳作,洗菜、晒菜头、削菜根……赶在农历新年前做最后一批头菜。

周江勇穿梭在一个个蓝色的腌桶之间,忙着收拾腌好的头菜准备送货。其父周浩胜是关家尾头菜制作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早前,以关家尾头菜为主打的黄圃传统民间食品制作技艺,入选了中山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江勇和其父亲周浩胜

年轻时,面对头菜繁复且累的制作过程,周江勇曾不乐意接受父辈传下来的生意。后来,眼见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他才开始回家边做边学。

“我们年轻一辈不做的话,老一辈就退下来了,年轻一辈不做就没人做了,那这项传统也就没有了。”周江勇说,看着前来采购的人喜欢自己制作的头菜,也慢慢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当自己投入到头菜制作的行业之后,周江勇也终于体会到爸爸所经历的辛苦,他说:“以前是自己去拿菜回来,早上很早三四点就已经开车出门,然后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就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很辛苦了。”

制作头菜的工艺从周江勇曾祖父时就一路传承下来,虽然是很辛苦,但周家几代人从未放弃。周江勇父亲周浩胜说:“赚多赚少也是自己小生意,做这些也算是为人民服务,别人赞赏自己做的头菜,当然很开心的。”

对于周家几代人而言,延续下来的不仅是头菜的老味道,还有那颗简简单单想做好头菜的心。

“钱是赚不了多少的,
就算怎么辛苦也好,
都坚持做好每一颗头菜,
让人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这样就会很满足了。”
——周江勇笑着说。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陈家杰
◆图+5、视频摄制/陈家杰 
◆编辑:唐益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首家!奥美森北交所挂牌上市
原创 32468人浏览   2025-10-10
10月13日起,中山这三座大桥将局部围蔽
非原创 29185人浏览   2025-10-11
最新进展!深江铁路首座转体桥完成转体
原创 26280人浏览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