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中山帮扶工作队在潮州海岛书写“红绿蓝”三色文章
栏目:南头 来源: 发布:2022-08-1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它,名为海山,地处粤闽交界的饶平南端沿海,是潮州市唯一的海岛镇;他们,一行5人,由中山市南头镇牵头,黄圃镇、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中国农业银行中山分行抽调专人组成,是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12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最年轻”(平均年龄最小)的一支……

当“最年轻”与“唯一”相结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日前,在海山镇政府,记者见到了这个名为中山市南头镇组团驻饶平县海山镇的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海山工作队”)。队长欧阳兆昌表示,自2021年6月30日入驻以来,他们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振兴内涵,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通过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强基、赋能,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适宜海山镇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在“红绿蓝”三色文化上,做足“红绿蓝”结合文章

7月盛夏,骄阳似火,趁着午休的间隙,欧阳兆昌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顺便和记者介绍起海山镇来。“倘若你问我海山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我一定会告诉你,这里‘红绿蓝’文化丰富,是一片让人向往的热土。”

在欧阳兆昌看来,海山镇有着千年古刹“隆福寺”、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刘厝祠”、朱氏宗祠、南宋右丞相郑清之墓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红色资源尤其丰富,外加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虫辟龙”(也称中华海龙,指海山镇南端的外头埔海滩上,一座约六七里长的贝壳冲积岩)。岛上还有不少土地撂荒,更可以大做“绿色”文章。而作为潮州市唯一一个海岛镇,海山镇水质优良,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这些构成了“红蓝绿”多元文化,不仅为海山镇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他们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提供了思路。


▲海山镇欧石村小金门海水网箱养殖基地。

2021年7月底,在对海山镇5个社区、12个行政村进行全覆盖深入走访调研后,驻海山工作队拟定“一镇一策”工作方案,并确定乡村振兴3年工作计划,要在海山镇原有的“红绿蓝”三色文化上做足“红绿蓝”结合文章。

“当你把‘红蓝绿’三个字拆开时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就藏在其中。”据欧阳兆昌介绍,入驻海山后,工作队的各组团成员单位先后与海山镇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和1个公办学校党组织签订党建结对协议书,通过“党建结对”全覆盖的方式,强化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助力。

此外,为保障“绿”色粮食安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驻海山工作队利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与当地镇党委政府形成强大合力,狠抓撂荒耕地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海山镇17个村(社区)共摸排撂荒耕地面积2328.07亩,其中不可复耕约911.12亩,可复耕复种面积1416.95亩,前期通过机械进场作业,已完成清表约1340.16亩,完成复耕约1298.42亩,复耕率达91.63%,完成撂荒地农作物种植872.59亩,占复耕整治1298.42亩的67.20%,全镇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蓝色”海洋文化方面,驻海山工作队则将目光着眼于海山特色海产品,不仅多次邀请高校及科技特派团队到海山镇调研,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小散的问题,还通过打造海山育苗培苗、海山紫菜特色品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驻海山工作队的协助下,“海山紫菜”在荣获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省“名优农产品”认证的基础上,正全力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助力。

发扬优良民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在距离海山镇政府约1.5公里,毗邻国道S222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名为上港村,这里是驻海山工作队队员梁泽文挂任第一书记的地方。

驻村一年来,梁泽文对于上港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有文化、重教育。“也得益于这样的好风气,让这里的民风民俗一直被周边村民所称赞。”据梁泽文介绍,上港村户籍人口仅有2000余人,但这里的文化氛围却十分浓厚,单是2021年,上港村就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大学生10名,其中还有一名学子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此外,去年,上港村还成立了“上港村教育促进会”,通过自愿捐款,奖励本村优秀学子和优质教师,激发校园活力,涵养教育之源。


▲驻海山工作队在上港村调研。

被村民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所感染,驻海山工作队也尽可能在教育方面予以支持。2021年12月10日,当组团成员单位黄圃镇到海山镇上港村开展调研工作、得知上港村上港小学校门前道路破损严重,且临近水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时,便立即协调黄圃镇热心企业,出资20万元帮扶资金对该路段进行全面硬底化改造修缮。如今这段路已经铺上了平整的水泥,路旁水沟边上也设置了石柱栏杆,不仅有效解决当地学子的安全出行问题,更改善了周边环境,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关注到上港小学建成时间较短,许多设施配备不足时,黄圃镇还通过党建结对为上港村小学增设音响设备、购买遮阳窗帘,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同时发动热心企业出资20万元用于兴建上港村党建文化广场,进一步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和传承翰墨文化,推动文化振兴。

“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在多次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文化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梁泽文表示,近年来,在上港村村委会“建设美丽乡村,人人参与”的宣传倡导下,村民也开始结合建设宜居乡村的总思路想办法、谋发展。经过前期走访调研,上港村村民一致认为,要在村中伯公岭水库下的山谷处打造一个集登山晨练、学习写生、赏花拜佛、打卡闲游的综合性后花园,通过标志性建筑为乡村文化助力。

“但上港村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所以资金、动工也是一大难题。”不想一味“等靠要”,上港村村委最终想出了“微资+时间”的办法,由乡贤干部带动村民捐钱捐物,并成立志愿服务队,身体力行为景区建设出力。截至目前,该项目约有100余名村民义工参与,捐款人数约250余人,捐款金额约20万,现已完成登山道和卫生间建设,“中国馆样式亭台”建设也已接近完成。

借由人才驿站建设契机,让文化有“安放之地”

“其实一直以来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该如何让海山文化被看见。”欧阳兆昌告诉记者,在2021年10月28日至29日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市指挥部和潮州市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上,当他和另外11个中山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受邀前往汕尾市调研学习乡村振兴先进做法时他才明白,文化需要有一个安放地,这个地方能帮助海山文化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

从汕尾回来后,欧阳兆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工作队的另外几名队员,“同样是乡村振兴工作,同样是特色海岛文化,在位于汕尾市城区的‘蚝情万丈’乡村振兴示范带那儿,我不仅能看到生蚝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更能在村内的蚝文化展示馆、蚝情文化公园那儿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我觉得我们海山也需要有这样一个阵地。”

建议一经提出,得到了工作队队员们的一致认同,大家在经过认真调研之后,决定借由海山镇人才驿站建设契机,在人才驿站一楼设置海山文化特色展厅,将海山镇的历史、文化、产业、民俗做成展板和模型,供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其余地方则打造成为人才互动交流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用于增强海山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引导人才更好地融入海山、扎根海山、奉献海山,促进人才振兴。

今年6月12日,在中山市南头镇组团帮扶饶平县海山镇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上,南头镇泰源包装、奥马电器、诺斯贝尔、雅乐思、欧博尔等企业以及广济医院共同出资30万元用于海山镇人才驿站建设。目前,人才驿站已进入选址阶段,将于今年年内竣工。


▲南头镇爱心企业捐资援建人才驿站。

不断学习,做传承海山文化的火炬手

在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12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驻海山工作队时常被贴上“最年轻”的标签。全队一共5人,其中队长欧阳兆昌和队员梁锡华都是32岁,其余3名队员年龄均不超过45岁,是12支工作队里平均年龄最小的一支。

“年轻时常会被大家误认为资历浅,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和海山一起被看见。”欧阳兆昌表示,当5个人临时组队,一起到异乡从事乡村振兴工作时,他们有压力却也有动力。“在这个驻镇帮镇扶村的全新领域,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只要是为当地振兴出力,无论方向如何,目标一致就好。”


▲驻海山工作队实地走访调研种植产业。

今年7月13日至17日,趁着暑假间隙,驻海山工作队又邀请了汕头大学理学院的老师、学生来海山镇开展支教活动。头脑风暴,课堂互动,实验模拟……一连5天的支教活动中,包含着化学、物理、生物、航天、医学等12个不同领域。

“太神奇了,老师的演示让我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看到“质量比和气压作用”下,水火箭“咻”一声飞向高空时,海山中学初二学生徐仕鹏不由得发出感叹,而在另一旁关注到这番景象的驻海山工作队队员们,也是感慨万分。

“同学们不断猜想,并勇敢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时,让我看到了海山未来发展的希望,也让我明白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内涵、意义所在。”欧阳兆昌表示,越是年轻,越要不断学习,在这个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工作队也应该和当地人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当村民们一提起海山,就会想到我们这支中山来的工作队,帮助当地提升了村容村貌,繁荣了文明乡风,我们的工作才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下一步,驻海山工作队也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返贫底线、守护粮食安全之余,立足海岛资源优势,不断巩固传统海水养殖产业,并紧紧围绕规划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带来的机遇,深度挖掘整合蓝色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方面做大文章,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生态、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更好地助力海山乡村振兴发展。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王蔚然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欣琳 
◆二审:魏静文 
◆三审:向才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1492人浏览   2024-03-27
推荐 9266人浏览   2024-03-26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8966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