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地”迈向“高峰”!坚定信心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栏目:专题 来源:中山+ 记者 陈伟祺 江慎诺 发布:2023-01-0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文明,从来都是中山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山捧回了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至今连续六届获此殊荣,“文明中山”成为金字招牌。

18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中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出了丰硕果实。承载着500多万中山人的共同期盼和愿望,中山自我加压、主动对标更高要求,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部署要求,发出了从“文明高地”迈向“文明高峰”的动员令,向着更美好、更广阔的未来挺进。

“文明中山”擦亮城市金字招牌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荣誉,也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评价,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中山六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一以贯之的积淀,是因为文明已刻入城市品格。

早在1995年,中山就被省确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行点,垃圾不落地、“门前三包”、率先建解困房、首推外来人口积分入户入学制等一系列在城市管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探索在当时走在全国前列,后来更是赢得多项重量级荣誉:1996年,中山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1998年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1999年,中山市被评选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22年,中山市出台升级版“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方案。三乡镇大布村的“门前三包”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天都有网格员上门搜集村民门前垃圾回收桶内的生活垃圾。通讯员供图

正是种种创新、实践和成效,2005年10月26日,中山捧回了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从此,中山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和美家园。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道路上,中山始终坚持全域创建,形成“文明创建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整体效应。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激发每一个“文明细胞”的活力,不断夯实创建基础,并发挥中山志愿者群体优势,以个人带家庭、家庭带社区、社区带社会,推动社会整体崇德向善,凝聚强大正能量,滋养中山街头巷尾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也成为中山精气神涵养的源泉。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三线”整治、规范路边乱停乱放、探索垃圾分类、智慧社区建设……从城区到镇街,文明风貌正在向更细的城市肌理深入;从常态管理到长效机制,治理方式向更精细的方向转变;从固本到强基,通过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文明创建的抓手更加实在、具体;从《中山市民文明公约》到《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更多的文明细节以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化于心、践于行。


2022年12月9日,南朗街道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在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记者 王云 摄

如今,市民从知晓文明城市创建,到支持、深度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到享受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中山人内外兼修打造出伟人故里、博爱之城的独特城市气质,也为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擎思想旗帜 凝心聚力铸魂

主题宣讲、诗歌朗诵、歌唱表演……去年12月24日,在阜沙镇“阜圩里”香山书房里,“理响兴中”百姓宣讲团成员采用多种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阜圩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冒热气、接地气的“理论+文艺”主题宣讲,让新思想在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旧粮仓里绽放出别样光彩。


2022年9月23日,“喜迎党的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2022年中山市百姓宣讲大赛暨“理响兴中”宣讲平台发布仪式举行。图为比赛选手集中亮相。记者 王云 摄

这是中山推动宣讲聚人气、有生气、接地气的缩影。一直以来,中山坚定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山市委宣传部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员总数、日人均积分等六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锚定“培根铸魂”,中山理论宣讲不断出新、出彩。中山先后搭建“理响兴中”宣讲平台,挂牌成立宣讲微视频、宣讲微动漫、文艺宣讲等5个特色鲜明的宣讲工作室,上线中山+APP宣讲频道,全力打造集宣讲队伍、宣讲阵地、宣讲传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宣讲工作传播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理论+文艺课堂,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有滋味”,进一步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的舆论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悠久文脉璀璨耀眼,红色文化熠熠生辉,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一幅新时代社会文明的壮丽答卷,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身边好人不断涌现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今年元旦,中山好人馆正式开馆,面积47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了600多名好人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全体市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全力打造“文明中山·博爱之城”城市品牌。


2023年1月1日,中山好人馆开馆仪式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好人”群体层出不穷,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如每季度评选中山好人、全民推荐道德模范、成立好人工作室和好人宣讲团等。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山共有762人获评“中山好人”,63人获评“广东好人”,44人获评“中国好人”,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近百名,全社会尊崇好人、致敬好人、回报好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从1988年中山出现第一支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建设志愿服务中心(站、点)1400余个,全市注册志愿者超110万人,相当于每4个中山人就有1名志愿者。特别是近10年来,志愿者人数实现了指数级增长。此外,在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成千上万名来自各单位、各行业志愿者投身到防控战线的各个领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舍小家为大家、讲奉献勇担当,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精神在战“疫”中闪光。

在中山,志愿服务已然成为带动社会风气向好向上的正能量,志愿精神已融入中山人民的血脉中,镌刻在这座城市的文明基因里,植根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东区街道率先在中山纪念图书馆、金钟水库、孙文纪念公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屋;坦洲镇推出全市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邀请非遗传承等专业志愿者作为常驻辅导员;石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志愿服务培训课堂、理论宣讲、文化演出展览等送进小区弄堂,切实解决老旧小区老年居民集中、出行不便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场活动……

以基层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生命力,中山通过市、镇街、村(社区)、基层单位四级联动,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多中心融合”,盘活了学校、图书馆、民俗馆、村史馆等基层单位,把文明实践活动拓展到田间地头、小广场、家门口。

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也是服务的提供者。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建强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扎根本乡本土的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坚持围绕群众需求策划服务项目,以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强化供需匹配,推动“8+N”志愿服务,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以及精细的公益服务。部分群众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受益者”到“提供者”的角色转换,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文明实践遍中山,时代新风奏强音。目前,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7个,实现镇街、社区全覆盖。挂牌成立首批28所乡村复兴少年宫,组织逾133万人次参与VR云端游和知识竞答,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15分钟生活圈”等一系列亲民惠民便民举措,切实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中山全方位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拓展、走深走实,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样本”。

六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是厚积薄发的奋斗者,亦是永不止步的前行者。经过多年的苦干实干、接续奋斗,中山在文明建设方面塑造了独特优势、取得了优异成绩,已具备成为“表率、示范、前列”的基础条件,积蓄多年的基础实力就是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底气所在!要实现这一更高的愿景,我们不仅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更要拿出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勇创一流、迈向典范!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0532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