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化厚度 打造魅力之城——六论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栏目:专题 来源: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发布:2022-07-27

一座文明之城,离不开文化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市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是决定城市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重要因素,推动城市发展必须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塑造社会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径。深圳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必须培育文化厚度,注重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以文聚力,锤炼城市“精气神”。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静水流深般滋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内涵。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城市文化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活力、包容力和创造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圳当传承特区基因,厚植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让文化特色更鲜明、文化活力更澎湃。一方面,要注重延续历史文脉红色血脉,活化利用改革开放史迹,在保护、传承历史中彰显特色魅力;另一方面,要促进深港澳文化交融,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推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与城市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以文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充裕,城市公共服务也不仅仅是各项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各项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对标典范,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需“提挡升级”。夯实“硬件”基础,扎实推进“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天际线;增强“软件”实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异化、多元化文化服务,满足和实现每一个市民的文化权利。“软硬兼施”涵养城市艺术精神,加快构建完善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市民带来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以文弘业,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推动着文艺作品内容与技术、模式、业态等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圳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托数字技术发达和文化创意资源汇聚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在创新创意上动脑筋,在撬动人才及资源上下巧劲,不断拓宽“文化+”的边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以载道,文以兴城。深圳要培育文化厚度,建设具有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魅力之城,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原标题《培育文化厚度 打造魅力之城——六论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编辑:唐益 
◆审核:陈浩勤 
◆素材来源:读特客户端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