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
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很激动,一直到坐在前往迪拜的飞机上,我浑身每个毛孔仍处于兴奋状态。”这也是王留勤第一次出国。
独自一人身处异乡,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作为公司当时选派到迪拜的唯一一名中国人,紧张快节奏的培训课程、异国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方面的障碍等现实问题,旋即给正在兴头上的王留勤上了一课。“当时就感到无尽的压力迎面袭来,但是没办法,也只能一个人硬扛嘛。”回忆起初到国外的不适,王留勤笑着说道。
困难是暂时的,经过调整,要强好学的王留勤很快便适应了节奏,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仅思维和眼界得到了提升,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半年后,学习期满,王留勤回到国内。先后在新疆轮台县、天津市、渤海海上的石油平台工作。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王留勤的身体出现不适,不得不回家休养,也正是在家休养的这段时间,王留勤找到了自己未来愿意为之长期奋斗的方向。
2016年6月,王留勤因伤回家休养时,正值家乡黑枸杞的收购季节。三十六团米兰镇位于阿尔金山北麓、罗布泊南岸、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这里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特有的自然环境,使得该地区的黑枸杞中花青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产区。但是因为品牌、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被誉为“滋补软黄金”的黑枸杞却卖不上好价钱,甚至时常滞销。
“这么好的东西卖不出去,这一年可就白忙活了。”眼看着家乡的好东西销不出去,种植户们愁容满面,王留勤心里很着急。
经多方打听,王留勤联系到安徽亳州的一家药材经销商,他们对新疆的黑枸杞很感兴趣,并表示愿意收购。
虽然销路有了,但可不可靠谁也不知道,“万一出什么意外,乡亲们可承担不起啊。”思来想去,王留勤决定先从自家开始尝试。姐姐王留言家的四十余亩黑枸杞,同样陷入了滞销的困境。和经销商谈定后,王留勤先把自家的一部分黑枸杞发了过去。因为品质过硬,市场反馈很好,便将剩余的黑枸杞也发了过去。看着王留勤家的黑枸杞滞销问题解决了,其他种植户也打消了顾虑,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帮助。在多次沟通后,经销商最终以略高于本地市场价的价格先后收购了团场职工群众20余吨黑枸杞。
休假结束,王留勤回到工作岗位。休假期间的这段经历让王留勤看到了团场农业发展的机遇,但更让她切身感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令种植户遭遇的“丰收后的尴尬”,乡亲们愁眉不展的窘境也让她久久难以忘怀。
▲合作社部分社员合影。
不久后,王留勤做了一个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那么好的工作,咋就不干了呢?”“一个学生娃,回来能干些啥?”“回来又脏又累的,还是个女孩子……”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中,王留勤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引水方知开源不易。创业要做什么?怎么干?资金哪里来?地址选在哪?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当时没想到会这么难,可已经开了头,总要走下去的。”
此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团场也鼓励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王留勤从团场了解到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发现通过合作社连接农户,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农户承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这一点与她返乡创业的初衷不谋而合。
“定了,就干这个!”
经过前期精心筹备,2017年2月27日,惠心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张。
首批38名社员均为自愿加入,“就凭着去年帮我们卖掉了黑枸杞,这女娃能行。”合作社首批社员王全州说。
为推进科学种植,实现增效增收,合作社选派种植能手外出考察,综合对比选出优质的种苗,每到种植关键节点,合作社还请人免费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跟着合作社种黑枸杞,种苗有保障、技术有人教,省心!”让王全州更为惊喜的是,社员种出来的产品在社里加工只收一半的加工费,合作社所得利润按交易量年底还有二次分红,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2017年8月,合作社注册“忆美仁”商标,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实行品牌化运营,着重突出产品的特色化、差异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知名度。
有了黑枸杞的种植经验,合作社还把当地特色的“若羌红枣”纳入了经营范围,皮薄、肉厚、核小的“米兰原枣”同样受到市场追捧,做得有声有色。
看到合作社带来的实打实的效益,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心动了,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加入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社员扩大到122户,年生产加工销售黑枸杞150余吨,红枣300余吨,有力带动了当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王留勤给顾客介绍产品。
随着销路打开,市场认可,合作社也越做越大,更多的特色农产品纳入到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你们合作社有香梨吗?”外地客商的随口一问,王留勤有了新想法。
库尔勒香梨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为“奶西姆提”,即“喷香的梨子”。果皮薄、甜度高、多汁爽脆,被誉为“果中王子”,颇负盛名。
2021年,王留勤开始尝试经营库尔勒香梨,由于缺少经验且投资较大,王留勤便找了一个合伙人,双方约定各出资一半,出于信任,双方仅作了口头约定,并未签订任何书面合同。这也为后面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收购香梨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需要资金支持,王留勤便先行投了进去,可是创业艰难路坎坷,临到香梨收购前,仍迟迟不见另一半资金,此时的王留勤正在广交会上忙着推介产品、拓宽渠道。果农们见不着钱只好不断地给王留勤打电话,一遍又一遍地催促着,王留勤的心里也愈发不安。
“我不想投了。”
听到电话一端合伙人的回答,“当时就觉得眼前一黑,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王留勤说。
由于合伙人未按约定投资,香梨收购出现一百余万元亏空,不止王留勤个人,合作社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农户的钱要正常给,不能损害他们的利益。”不得已,王留勤四处借钱来补这个窟窿,“当时把身边能借的借了个遍,好在有家人朋友在,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忆起这段经历,王留勤比想象中要平静些,神情中多了一份坦然。
▲合作社分红。
从2016年开始,合作社累计带动就业150余人,产品也从创业之初单一的黑枸杞,拓展至红枣、香梨、棉花、哈密瓜等多种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总种植面积达1.7万余亩。
如今,合作社已成为当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每到特色农产品成熟的季节,种植户们或开着拖拉机,或拉着小推车,满满当当,在合作社门前排起长队,等待收购。
“每到那个时候,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农户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感觉这一切都挺值得。”王留勤说,“创业以来,每每这个时候都是最开心的。”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周振捷
◆二审:唐益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