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以最硬举措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栏目:专题 来源: 发布:2021-11-0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开栏语】

10月26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典型案例的形式,通报了中山治水工作推进缓慢、污水收集管网缺失等问题。新任市委书记郭文海立即开展水体整治工作调研,并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要“用最短时间、最硬举措、最高标准,打一场没有退路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力消除未达标水体,摘掉‘反面典型’这个帽子”。“要从水污染治理开始推动全市干部队伍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

今起本报将围绕未达标水体整治开展镇街“一把手”系列访谈,释放治水的决心以及报道治水的举措、成效。


暗涵清淤、布局管网……10月31日正值周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三涌、沙边涌、孖涌等施工现场,只见机器和工人正忙于作业,污水治理攻坚战已打响。

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域)项目,涵盖火炬开发区,工程范围包括小隐涌流域的所有河涌,包括小隐涌、八公里河、张家边涌、濠头涌、永安涌等30条河涌。在沙边涌施工现场,中山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域)项目副经理袁林涛介绍,整治工程主要开展控源截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管网完善、管道清淤、检测及修复、活水循环、底泥处理厂、智慧水务、水环境提升等9大工程,将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城市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火炬开发区按照“1+2+N”的思路,全面推进辖区30条内河涌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最硬举措,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火炬开发区共有32条河道,分别是省级河道横门水道,市级河道岐江河,内河涌30条,其中主要河涌为小隐涌、濠头涌、张家边涌、八公里河等,内河涌全长共68.45千米。

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黎炳盛介绍,去年7月,火炬开发区未达标水体(小隐涌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已动工,到目前区内河涌已全面进场施工。9月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到火炬开发区实地检查濠头涌、沙边涌、三涌、白庙涌后,火炬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督察组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实施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工程进度。

火炬开发区以加快推进未达标水体(小隐涌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完善管网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强化日常监管等措施推进治水工作。比如,在加快推进未达标水体(小隐涌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方面,成立了工作专班,做好群众工作,全力落实征地拆迁,会同市水务局和项目中标单位从控源截污、面源污染消减、内源污染控制、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环境提升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截至10月20日,控源截污工程共完成2.53万米,河道清淤工程共完成1.14万米,堤岸整治工程共完成800米,景观工程共完成8000平方米。

完善管网建设方面,2020年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火炬开发区33个小区(自然村)全部纳入治理范围。有序推进排水系统厂网一体化项目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工作部署,目前,火炬开发区按照“1+2+N”的思路(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完善管网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日常管理等措施),对区内30条内河涌开展截污、清淤、补水、新(重、扩)建泵闸、河涌养护及智慧水务等工程,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黎炳盛表示,火炬开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以督察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标本兼治,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整治攻坚战。

■最短时间,制定目标倒排工期推进度

水污染整治攻坚战如何打,有无时间表?中山港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青汶现场介绍,根据市的统筹部署,在2023年4月底前,完成小隐涌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2023年底前,列入水功能区名录的河涌(8条)消除劣V类,其余河涌消除黑臭。

按照系统治水要求,火炬开发区还对农村污水治理、商住小区雨污分流整治、提升生活污水处理,村级工业园、低效工业园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每个具体目标均有时间表。比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力争2023年底前完工,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对区内110个商住小区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目前已启动部分商住小区雨污分流整治前期工程,计划在2023年全面完成商住小区的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对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进行改造,新建一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日处理量5.44万吨,预计2021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完工,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此外,火炬开发区将加快村级工业园、低效工业园改造,对小散乱污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划定东利、张家边、沙边和窈窕等4个片区进行“工改工”,进一步从源头上减污控污。

■最高标准,“四个坚持”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每季度对火炬开发区32条河涌(含岐江河、长江水库排洪渠)定点、定期的水质监测数据,火炬开发区水环境正在改善,2017-2021年劣Ⅴ类河涌由31条减至22条,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劣Ⅴ类河涌为22条,比2020年第四季度劣Ⅴ类河涌减少5条。但受河涌水动力不足、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水质改善慢且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导致当前治理成效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总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如何形成治水长效机制?黎炳盛表示,要做好坚持高位统筹、坚持上下联动、坚持高频督办、坚持群众监督的“四个坚持”。火炬开发区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河长办全过程跟进,各部门积极主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会商,加强分析研判,加强与市水务局和项目公司的衔接,切实推动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党员干部驻点联系社区小区制度,按照网格化划分治水单元,压实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督促检查,成立综合督办专班,确保问题整改全面落实、落细,防止问题重现反弹。坚持开门推进水环境整治,公开水环境整治项目、目标、措施和时限等内容,引导全民有序参与和监督。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华健
◆图/记者 冯明旻
◆编辑:汪佳 
◆二审:蓝运良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日报社召开2023年度通联工作表彰会
原创 11112人浏览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