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不凡责② | 角色在变,守护的初心始终未改
栏目:火炬区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发布:2025-08-01

八月的火炬高新区,热浪与疫情防控的紧迫感交织。在物业小区的消杀现场,退役军人杨晓勇背着30斤重的设备穿梭在烈日下,马甲上的盐霜折射出坚毅;颐康老年服务中心的花圃里,党员陈伟铭蹲身清理积水,胶鞋沾满泥土却步履不停;民众街道的柏油路上,物业巡查员黎文科的蓝色工装早已湿透,却仍在逐户排查积水点……

从退役军人突击队到党员先锋队,再到基层巡查员,火炬国资企业的身影遍布防疫一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脚步丈量安全防线,用汗水筑牢民生屏障,在“两热”防控的战场上书写着国企担当。

戎装虽卸 军魂犹在
退役军人突击队坚守抗疫一线

8月1日,刚一上班,火炬建发集团退役军人杨晓勇便背上30斤重的消杀设备,钻进物业小区的各个角落里。随着气温的攀升,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衣背,志愿者马甲上也凝结出一层薄薄的盐霜,他却依旧保持着在部队时的挺拔姿态。“蚊虫孳生地必须清零!”他抹了把汗,话语坚定有力。 

在这个特殊的建军节,以杨晓勇为队长的火炬建发集团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的誓言。这支由9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有的曾驻守边疆,有的参与过抗洪抢险,如今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继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

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的誓言。通讯员供图

清理一处被淤泥杂物堵塞的排水沟时,下水口内发酵的酸臭液体溅满了队员林仲云的裤腿,他却打趣道:“这味道比当年野外训练的沼泽还‘带劲’!”围观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人递上矿泉水,有人拿来纸巾,都被他们婉言谢绝:“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在居民家中,队员们化身“防疫老师”。检查阳台、厨房等易积水角落,耐心讲解防蚊知识。同时,在小区宣传栏张贴防蚊海报,走访派发宣传册,让防疫要点深入人心,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记住。

队员们走访派发宣传册。通讯员供图

小区公共区域的10处光控户外大型灭蚊灯,也是队员们的重点维护对象。他们逐一检查,清理积尘、更换诱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细心的队员还建立了“设备健康档案”,记录每台设备的维护时间和使用状态。

“戎装虽卸,军魂犹在;岗位虽换,初心不改。”杨晓勇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出的誓言铿锵有力。“蚊虫不灭,我们不退!”这八个字,不仅道出了这支队伍的钢铁意志,更彰显了火炬建发集团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他们用坚守与奉献,诠释着军人的初心与使命。

党员先锋“蹲点守护”
城建集团为长者撑起防蚊伞

清晨时分,火炬城建集团颐康公司负责人陈伟铭的胶鞋已经踩进了颐康老年服务中心的花圃。他蹲下身拨开层层绿萝,指尖划过花盆底座的积水槽,“这里再垫三块砖,积水问题就能彻底解决。”话音未落,身后数名党员员工已抄起扫帚,跟着他走向下一处卫生死角。在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交织的严峻时刻,这支党员先锋队正以脚步丈量防线,为辖区近500名长者筑起生命安全屏障。

火炬城建集团颐康公司内进行消杀工作。通讯员供图

自疫情升级以来,陈伟铭带领党员骨干以“五个强化”织密防护网。党员带头每日巡查,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容器成为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为筑牢出入防线,颐康公司党员全员轮岗门岗,严查探访人员健康状况,更有党员骨干驻点督导各养老项目。同时,通过通俗讲解帮助长者掌握防蚊知识,并联动火炬疾控中心,获专业防蚊物资与宣传物料的支持。

为长者家属宣传防控知识。通讯员供图

为应对夜间蚊虫活跃期,他们将灭蚊频次提升至每日三次,党员志愿者带着喷雾器逐户消杀,夜间巡查更是常态。

傍晚时分,颐康公司旗下颐康老年服务中心、民众街道敬老院、民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及七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党员仍在微信群里同步当日数据。“李阿婆说膝盖疼,已联系社区医生明天上门。”“民众街道敬老院灭蚊作业已完成,附现场照片。”陈伟铭的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着一条条细致入微的工作汇报,每一行字都凝聚着党员们的责任与担当。

夜色渐浓,党员们的身影如守护星,穿梭于各个角落。蚊虫的嗡鸣在喷雾的笼罩下渐弱,长者的安宁成为他们心中最亮的灯塔。正如陈伟铭所说:“守住这些老人的安康,就是守住我们的初心。”

烈日下的“蓝衣卫士”
物业巡查员筑牢“两热”防控屏障

7月30日上午10时,火炬高新区民众街道的柏油路已泛起热浪,温度不断攀升。物业巡查员黎文科的蓝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却顾不上擦汗,蹲在一处排水沟前,用手机拍下积水画面,在防疫手册上快速标注:“某某商铺后巷,排水沟积水约5厘米,需今日清理。”

这位有着多年巡查经验的“老物业”,是火炬民众经开公司招商运营中心巡查团队的一员。入夏以来,这群身着蓝衣的巡查员化身“防疫卫士”,顶着酷暑穿梭在辖区街头巷尾,用脚步织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网。

物业巡查员顶着酷暑穿梭在辖区街头巷尾。通讯员供图

“您看这手册上的图,蚊虫幼虫就爱在这种静止水里孵化,清理干净才能断了根。”在一家五金店门口,巡查员梁顺昌正拿着定制防疫手册,给店主王师傅演示灭蚊药剂的使用方法。他手指的页面上,积水点排查清单、整改倒计时表、消杀注意事项一目了然——这是团队为108户物业、企业、商铺建立的“一户一档”动态防疫档案,每处问题点位都标注着责任人与整改时限。

角色在变,守护的初心始终未改。通讯员供图

自“两热”防疫工作启动以来,这支巡查团队已累计出动40人次,完成29.9万平方米物业区域的专项消杀,发放30余份宣传单、24瓶灭蚊药剂。他们的蓝色工装在烈日下格外醒目:有人蹲在墙角记录积水点,有人爬上台阶提醒二楼住户清理阳台,有人在微信群里跟进整改情况……从“检查员”到“宣传员”再到“服务员”,角色在变,守护的初心始终未改。

傍晚时分,黎文科再次来到上午标记的排水沟前,看到工人正在清理淤泥,他掏出手册打了个勾。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蓝色工装上的盐渍在余晖下泛着微光。他知道,这场防疫战还在继续,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编辑  付陈陈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2025中山书展云平台
26630人浏览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