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护民生!古镇镇村干部黄耀梁的抗疫日常
栏目:视频 来源:中山+ 记者 卢兴江 发布:2025-10-04

晨光熹微时集结,暮色深沉后收工,中山市古镇镇古四村平安办主任黄耀梁的一天,是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一线的生动注脚。持手电筒查虫卵、驾三轮喷药剂、顶烈日冒风雨做宣传,他以“不给蚊媒留空间”的细致,织密防护网。从清晨7点半到夜晚9点,从小区排查到街巷消杀,他既是监督员也是实践者。而他并非孤勇者,在古四村,120余名党员干部与志愿者,在20多名市镇驻村党员干部的协助下,国庆假期无休、自今年8月底至今持续坚守,以全覆盖的疫情防控举措与爱国卫生运动,将责任化作风雨无阻的守护,为村民筑牢健康屏障。

10月4日,记者来到古四村,记录下一名普通村干部的一天。

黄耀梁(穿红马甲者)进行上门宣传。记者 卢兴江 摄

清晨集结:
从小区排查到紧急支援

10月4日上午9时,古四村怡廷豪园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外平台,数十名网格员、驻村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已在此集结。一辆小货车送来消杀与宣传物资,宣传委员廖燕君部署完工作后,众人便分头行动。

工作人员集结布置上门宣传疫情防控工作。记者 卢兴江 摄

记者跟随平安办主任、网格员黄耀梁同行,他手持微型手电筒排查蚊虫孳生情况,同行的两名工作人员则分别持有统计表、宣传单与蚊香。三人一同进入总户数达1768户的怡廷豪园小区,刚走进三期28栋一楼大厅,一股杀虫剂的味道便扑面而来。五楼居民开门后,黄耀梁说明来意,随后细致检查屋内环境。尽管房屋整洁无积水,他仍对阴暗角落喷洒了杀虫剂;看到客厅里养有水生植物的玻璃花瓶,他用手电筒贴近水面确认无虫卵,还夸赞居民换水及时,之后又在楼梯间公共区域易孳生蚊虫的角落撒下杀虫颗粒。面对记者“是否有必要如此细致”的疑问,他认真回应:“绝不给蚊媒留生存空间。”

排查完28栋第五户时,黄耀梁接到支援电话——鸿福二路十二巷开展消杀工作时人手不足。他向同行人员交代好后续工作后,立刻赶往现场。抵达后,他戴上新口罩,从一名志愿者手中接过三轮车钥匙,跨上驾驶位;另一名身穿马甲、佩戴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员则从车上扯出喷药管并打开喷头,两人配合着对沿途潮湿阴暗区域逐一消杀。

黄耀梁开着三轮车,同事在后面负责消杀工作。记者 卢兴江 摄

临近中午:
“短暂喘息”后,接着消杀

待换班志愿者赶到,黄耀梁才从三轮车上下来,找了个消杀气味稍淡的墙角短暂歇息。可他刚站稳,手机再次响起——携带手提式热雾机的志愿小分队已抵达附近。他立刻快步迎上去,协助队员为热雾机添加杀虫热雾剂,随后蹲下身,逐一打开鸿福二路小街小巷的窨井盖,让队员将热雾机喷头伸入井内,对井内密闭环境进行熏蒸消杀。“

黄耀梁与同事一起用热雾机进行消杀。记者 卢兴江 摄

其实早上7点多就开始忙了。”休息间隙,黄耀梁向记者介绍,他每天固定7时20分起床,简单吃份早餐后,就会赶到前一晚确定好的消杀点。作为村60多人消杀队的负责人,他既要监督检查消杀质量,人手紧张时更要亲自上阵。“考虑到疫情形势、药剂特性和蚊虫活动规律,村里很早就执行一日两次消杀制度,早上7点半到10点、下午4点到晚上7点各一次;其余时间要么上门宣传防疫知识,要么排查街巷、小区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通常要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风雨无阻:
台风季里的“不停歇”守护

当天下午,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古镇镇下起大雨。由于雨水会稀释消杀药剂、影响消杀效果,村里临时暂停了蚊虫消杀工作,但黄耀梁的身影并未消失在雨幕中——他撑着伞,继续和同事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黄耀梁只是战斗在古四村防疫一线的党团志愿者中的一个缩影。

据古四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村里像黄耀梁这样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及市镇驻村干部已超过150人。国庆假期前四天,他们每天分散在全村五大网格,开展全覆盖的宣传、排查与消杀工作;而这样的坚守自今年8月底就已启动,通过持续的灭蚊消杀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为村民的安全健康筑起了“防护墙”。

夜幕降临时,黄耀梁敲响了下一户居民家的门。“麻烦您了”,每每听到这样的问候,他都感到十分开心。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部分镇街暴雨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
非原创 21795人浏览   2025-10-05
中山全市台风预警升级为蓝色
非原创 21151人浏览   2025-10-04
街舞快闪,香山古城里涌动青年潮流力量
原创 20127人浏览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