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不同镇街风土人情的非遗社团
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航模、机器人展示
文静优雅的茶道茶艺
你来我往的棋弈之趣
飘香四逸的烘焙课堂……
19日,全市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
齐聚博凯小学
走,跟随记者去看看
在展览环节,作为活动举办的“主场”,火炬区博凯小学多个项目在现场展演。
其机器人社团展示的《抗疫情无接触酒精消毒装置》《抗疫情无接触纸巾盒》《瘫痪老人呼叫机器人》多个作品,创意实用又方便;另一边的绘本阅读社团、民乐团、茶艺等人文社团展示也让不少观众为之竖指称赞。
博凯小学教务副主任、校内少年宫负责老师陈黎介绍,该校目前有55个社团,主要分为文化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全校1765个学生、94名老师均参与到少年宫社团的建设中来。
除了校内教师,学校还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办16门公益社团课程,每周二下午学校会开展2节社团课,学生每年都可自主选择一个社团加入,发展兴趣爱好,深受学生家长们的欢迎。
“学校少年宫建设体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对教学工作、德育工作都有促进作用。”该校副校长谢少声告诉记者,一些体育社团促进学生对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一些人文艺术课程有助于塑造向上向善的生活习惯等,一些科技感强的社团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坦洲镇林东小学的展位上,摆放着诸多飞机模型,科技感十足。该校航模班的指导老师叶剑鹏是该校为第二课堂专门聘请的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实现飞机模型的制作和操控。
叶剑鹏表示,该校有2个航模班共计40名学生,由2位老师、4位助教跟进指导。学校还有手工、油画、围棋、咸水歌、乐团等多样社团,学生都很喜欢参与社团活动。
西区中心小学、昌平小学带来的由不同材质展现的“黏土画”“纸浆画”“综合材料画”同样精彩。
四年级的学生黄逸玥介绍说,学校少年宫第二课堂打开了她的眼界。“生活中一些不用的废纸或材质,经过老师指导,学生们的一番捣鼓,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品’。”
除了展览区域,由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小榄广源学校、东区竹苑小学等多个学校少年宫带来的《中国锣鼓》《泳气》《阳光彩虹小白马》等特色节目表演等同样精彩纷呈。
活动中,主办方还为火炬区博凯小学等24所学校少年宫示范校、五桂山学校“客家山歌”等48个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和李康林等48名学校少年宫优秀辅导员进行了颁奖。
[小档案]什么是“学校少年宫”?
据悉,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是中央文明办在2011年实施的一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项目,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以校内外老师、志愿者为主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文艺、体育、科技、劳作等课外活动。
2011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学校少年宫建设。近10年来,学校少年宫建设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和体艺教育相融合、和乡土教育相融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328所中小学校已实现少年宫第二课堂全覆盖,1.5万余名专职兼职辅导员勤耕素质教育沃土,八千多个社团活力迸发,50余万名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学校少年宫”项目被评为中山市“关爱儿童”十大最强措施,成为了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民生工程和响亮品牌。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廖喆
◆图+16、视频拍摄/记者 文波
◆视频制作/黄艺杰
◆编辑:唐益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