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之久,从阳历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也就是说,在未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市民将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度过。记者采访获悉,作为一年中最炙热的时节,三伏天被传统中医认为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7月16日(下周四)即将迎来今年三伏的头伏。
一场疫情,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性。受疫情的影响,“三伏天灸”跟往年相比会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市博爱医院的中医专家张军。
“三伏天灸”已开放咨询,并不只有三伏贴
记者7月9日下午来到市博爱医院中医康复科,看到两张醒目的三伏天灸的宣传海报,上面标注着今年的三伏天灸时间、贴药范围等,不时有患者停下脚步了解详情。
据了解,目前三伏贴已经开放电话咨询服务,按照往年贴敷量来看,过几天将进入咨询高峰。考虑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时期,不可松懈,医院采取了相关措施。如患者入院前需要如实填报自己的身体情况,此外根据患者需求,可提前开单,让患者避开贴敷高峰时段,实现患者到医院错峰治疗。
张军告诉记者,“贴三伏贴的标准时间是入伏的头一天就开始贴,每一伏贴一次。为了加强效果,入伏前十天有一个‘伏前贴’,也就是本周一已经开始贴了,接着是初伏灸、中伏灸、加强灸、末伏灸,一般一共贴5次,但如果患者需要也可以末伏贴结束之后的十天来一个‘加强贴’。”
三伏贴讲究穴位贴敷,不建议市民自行贴敷
在一间操作室,一名医护人员正给一名男子贴三伏贴,她先找到准确的穴位,然后将7个磁疗贴贴在男子前胸后背不同的穴位上,整个过程两分钟左右。据介绍,一般来说,每贴贴两到四个小时,具体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决定贴敷时间。
天灸贴药的治疗范围主要包含儿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痛症和免疫系统疾病五类疾病。张军介绍,“由于三伏天内人体阳气最盛,毛孔开泄,药物容易通过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从而直达病处,因此可以用于治疗部分虚性、寒性疾病,最大限度地达到祛风除湿、疏散寒邪、通络止痛以及预防保健等药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三伏天灸”的作用,医生会在进行贴敷前会对每个人进行常规的询问,从而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增设穴位。同时,由于儿童皮肤细嫩,为了保证用药安全,该院针对儿童和成人开设了不同药剂的磁疗贴,使不同的人群能针对自身的体质进行祛病保健。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将磁疗贴带回家自行贴敷,因为三伏贴强调穴位贴敷,患者不可盲目贴。”张军提醒,目前我市的“三伏天灸”活动已在各个医疗结构广泛开展,建议市民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天灸,否则将可能面临烫伤、贴敷穴位不正等风险。若在贴敷后出现过敏、灼伤现象,需及时就医。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张倩 实习生 杨晓雯 通讯员 王蓉
◆图+2/记者 张倩
◆视频摄制/黄艺杰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张鹏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