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如何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
什么才是工笔画的灵魂?
记者和画家带你云上观展——系列第②集
[↑↑↑点击视频]
【云导赏系列2】
《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
中山美术馆
嘉宾丨鲍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师)
主持丨冷启迪(中山日报记者)
[↑↑↑点击顶端视频观看导赏]
鲍老师说,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尚“意”的,即内涵,中国画的创作要以尚意为本,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工整细腻是其表,写万象之真意才是目的。线条是工笔画的灵魂,古人用“十八描”总结了中国画线条的勾画方法,或细匀圆转、或变化丰富,工笔白描是线条表现的极致。
记者和画家为你导赏
在此次展览中,就有多幅工笔白描作品,这些作品的勾线并不是机械地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像创作书法那样讲究用笔“写”出形象。“但白描并不等于没颜色,因为墨分五色,就算是勾线也有浓与淡。”鲍琴老师以《芳华》(作者 刘秀玲)为例说明,白描贵在省俭、概括、传神。
△《芳华》刘秀玲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
工笔画家以丰富多彩的线描符号作为艺术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以线的形态、节奏、韵律体现意象的美感与内涵。如《芳尘》(作者 葛奥宇)、《火烈鸟》(作者 王红霞)。
△《芳尘》葛奥宇
△《火烈鸟》王红霞
“工笔不一定要细细密密,作者画得累,观众看得也累,事实上,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它往往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起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以此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就例如绢上《芳尘》(作者 葛奥宇),简简单单的淡彩工笔,却意蕴悠长,极富禅意。”
更多作品欣赏,下期待续……
留意中山日报APP人文频道“艺术课·云导赏系列”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詹琪琳 冷启迪
◆文+/记者 冷启迪
◆视频,图+3/记者 孙俊军
◆后期制作:黄艺杰 阿占
◆编辑:詹琪琳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