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曾经是在写字楼辛苦打拼的白领,是自主创业已成就一番事业的老板,是勇敢追逐心中梦想的大学生,是不满足于当前生活状态的公务员,是关注家人健康向往自由生活的家庭主妇……为了内心里的“田园梦”,他们远离城市的纷扰,在安静的村庄里,租下一块田地或是一片水塘,晨起而作,日落而歇,用辛勤的劳作换一种活法。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市新农人。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他们带着与传统农业人不一样的理念和想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山乡村振兴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中山日报APP将推出《都市新农人》栏目,走近这样一群人,去听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品味他们的人生收获。
五桂山耕读心园会姐从服装业经营者变身新农人,影响了一群小伙伴,希望能推广和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桂山耕读心园的一天是从清晨的鸡鸣、狗吠和鸟鸣开始的。当天色渐渐变亮,远处的山头还有丝丝薄雾,农场开始苏醒。人们趁着早晨的凉爽天气,在屋前屋后、田间地头动起来。农场的主人,大家都喜欢叫她“会姐”,有时候会挎着竹篮,到园子里摘菜,沾着露水的黄瓜、豆角、玉米、潺菜、红薯叶,在晨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菜摘好洗净后,将变成健康营养的早餐。
会姐已经习惯并享受这样的生活。2012年,一次机缘巧合,经朋友介绍,在珠海做服装生意的她和先生来到了心园,面对地上搭起的简易的茅草棚和一块空地,他们却喜欢上了这里。从刚开始做义工到把主要时间放在这里到经营这个小型农场,一切仿佛顺理成章。快8年了,会姐一直在做一件事:实践和分享有机种植。说起这些年的感受,她笑着说,除了没有挣到钱,其他什么都有,最大的收获是精神很富足。
刚开始,他们夫妻做了一年多的义工,后来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这里,工作室也无暇顾及。2015年的一天,农场的承包者专门约会姐见面,一句话打动了她。对方说,你做好了衣服生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经济上会越来越好,但是,如果你能做好新农人,种植和分享健康食品,将是件对社会有益的事。
2015年9月15日,会姐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回到了心园,看着经过3年多的打理,眼前的土地正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不论是土壤活性还是周围环境,都和当初看到时已不一样。她决定把有机种植坚持下去,一方面,进行有机种植,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种出健康食品;另一方面,营造出美好乡村的感觉,让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会姐说,很多孩子来到这里,在山野间撒欢后,对农村和自然有了更多地向往。
慢慢地,更多的人知道了心园,他们来到这里,寻找已经远离的乡村生活。据会姐介绍,每年都有数百名大学生来心园劳动、体验、学习,有的学生回去后也用有机方式做起了新农人。
目前,农产品销售仅占农场收益的十分之一,农场会承接亲子活动、团建活动,还开发了一些关于自然和食物的课程,她也正准备做一些加工食品出售。多年的坚持,来心园的人越来越多,珠海、深圳、广州甚至港澳的客人来到这里后,很多都成了常客。会姐跟记者说,心园约30亩地,这些年各项投入已经超过400多万,目前还远远没有回本。“如果单纯从投资收益算,谁会投资这样的农场?”
近8年来,农场一天天变化,会姐认识了越来越多支持她的朋友和同行,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她觉得精神上很富足。她说,以前,做服装生意的时候,与客人之间总有距离和隔膜,内心里面觉得客人“高一等”,而工作除了赚钱外似乎找不到多少乐趣。如今,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健康的食物而建立,她在分享中获得被尊重被认同。未来,她希望能尝试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让更多的消费者走进农场,了解农业的状态,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在认同有机种植的基础上,愿意花费合理的价格购买健康食物以支持有机农业发展。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文+/记者 黄启艳
◆视频摄制、图+4/黄艺杰
◆编辑:袁凤云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