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中山市级百姓宣讲员郭丹玲: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栏目:视频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5-1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中山市委宣传部主办、镇区宣传办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市级百姓宣讲团巡回宣讲开讲,多名宣讲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中山取得的成就,展示普通百姓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期宣讲员郭丹玲,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博馆员。

始于追求,终于热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我坚守的信念,也是我行动的方向。

那是在1999年,我第一次来到孙中山故居参观,在这里,我被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深深感动了。2002年大学毕业,我就选择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做一名讲解员。

朋友们常常问我,重复地做一份工作,难道你没觉得倦怠吗?

有的。当烈日高温下,精心化好的容妆与汗水相融时,当大雨倾盆,雨水浇透了衣服,皮鞋成了水鞋时,当一批批地讲解,嗓子疼得冒烟时,当别人过年过节和家人团聚,而我们要加班加点时,我动摇过。

但是,每当我开始讲解,四面八方的观众自动聚拢过来聆听时,当讲解结束,观众向我报以热烈掌声时,当一批批的中小学生,争先恐后地向我提问题时,我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把每一场讲解都当做最后一场,认真地讲。

为了能服务更多的观众,我努力地学习多种语言,除了做好普通话和闽南话降解之外,还认真地学习粤语和英语。

前辈们常常对我说,孙中山故居是一个对外的窗口,讲解员代表的不仅是个人,代表的是中山市、广东省、甚至是中国!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孙中山故居,就是通过你的讲解了解中山精神。

有一次,我为一位回乡寻亲的华侨讲解。当我讲到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先生是一位檀香山爱国华侨时,他们掏出一封英文信,想让我帮助他们寻根。

原来这封信是他们的父亲去世之前写的,希望他们能够回到祖国,找到自己的亲人,完成曾祖父的遗愿。

我从信中得知,他们的曾祖父从离翠亨不远的一个村子出发,跟随陈芳的亲人,到檀香山打工,但因种种原因,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回来,心中对祖国和亲人无限牵挂。信中还提到,他们的曾祖父希望后人能回来寻找两个地方,而这两个地方都是英文字母拼成的,一个是曾祖父的家乡“Bun Sha”,而另一个是“mui kai”,我看了以后初步确定,信中提到的曾祖父的家乡是在离翠亨不远的泮沙村,而另一个则无法猜测。我立即打电话请教专家,通过他的指导,确定了另一个地点是现在珠海的梅溪。我画了两份地图概况,让他们试着去寻找。他们非常高兴,参观结束时要求留下我的电子邮箱地址,表示如果找到的话,一定会告诉我。过了不久,他们从檀香山往我邮箱发来一封长长的英文信,信中附着照片,详细地告诉我,他们根据我提供的地图,幸运地找到了亲人,寻根成功!

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到我的工作虽然非常普通,却很有意义!这更坚定了我继续做好这份工作的信心。同时,我深深地认识到讲解员,是沟通纪念馆和观众的桥梁,更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从那时起,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翻阅书籍,钻研业务知识;深入挖掘史料,积极撰写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在领导的指导下,学习策划展览,积极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用心总结,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观众,编写好属于自己风格的讲解词。

在我的讲解工作中,常常会讲到这样一位人物,他家境殷实,却变卖家产,投身革命;他面对严刑拷问,坚贞不屈;他英勇就义,用生命捍卫了信仰!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杨殷。

令我难忘的是,在接待工作中多次参与接待杨殷烈士后人的经历。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让我更深刻地读懂杨殷精神的传承。

2002年,纪念杨殷烈士诞辰110周年,我和同事们参与了杨殷故居开放仪式接待工作,现场聆听杨殷女儿杨爱兰的演讲,记忆犹新。杨爱兰严于律己,从不给组织添负担。她8岁丧母,16岁父亲牺牲,44岁丈夫因病去世,一个人靠打工抚养9个儿女。晚年在广州居住在一个53平方米的楼梯房,腿脚不方便,上下楼梯很辛苦。有人劝她向有关部门申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换更好的居室,可她却说:“我不能依靠父亲的伟大牺牲来换取自己的福利,那是一种耻辱!”

2006年,93岁高龄的杨爱兰将翠亨村杨殷故居等房产捐赠给国家。当记者问:“您怎么舍得将这么多房产捐献出来呢?”她说:“我的父亲为了革命事业,连最宝贵的生命都献出来了,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杨殷外孙女崔静薇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支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2018年崔静薇回到杨殷故居,她还担任起“讲解员”,向市民们介绍杨殷烈士的革命之路,她说:“革命先辈为此付出,我们后辈要好好继承下去,年轻人要爱岗敬业、少年儿童要好好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富强安康。”

2018年,我接到上级交给我的一项特殊的任务,到中山市博览中心讲解“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我深知,优质的讲解服务可以使得展览更为生动、更加精彩。所以,我把故事,穿插到讲解中去,把平面的展览变成立体的、生动的、有温度的故事,讲好每一个细节、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中山故事,做一名有温度的讲解员。我除了做好个人讲解工作之外,我还对志愿者讲解员进行示范培训,手把手地教志愿者们提升讲解服务。很快,我们的讲解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第二次、第三次参观展览。

一位西藏的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告诉我:“我来中山两次了,都是你为我讲解:第一次,在孙中山故居,你的讲解让我详细地了解了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第二次也就是这一次,你的讲解让我了解了中山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我很喜欢听你讲故事啊!”

朗晴小学一位学生留言说:“身为一个小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可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让我知道:中国强大了!中山强大了!家乡强大了!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家乡!”看到观众们满意的笑容和留言上的好评,我心中充满满满的幸福感!

每每参与这样的接待工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耳边一直回响着那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传递。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立足本职,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用热情拥抱工作,共创祖国美好未来!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沙玉兰 
◆二审:韦多加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角色在变,爱从未变,母亲节快乐!
原创 16557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