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叶红光就新鲜出炉的《2025 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公开征求意见政策》作政策解读。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中山制造业扬帆远航,中山聚焦新能源、光电光学、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拟出台了“3+1”政策体系共40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有25条涉及奖补资金,预计投入财政资金超6亿元。
![](https://zsrbapp.zsnews.cn/api-v2/storage/upload/20250206/p2oMSzQIRORAB2eGfIzPUUtqd4jsJ9P6o8SHrmoi.jpg)
这些政策措施突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侧重,以金融赋能为手段,以人才集聚为导向,以要素集聚为核心,全方位助力企业稳步成长和产业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https://zsrbapp.zsnews.cn/api-v2/storage/upload/20250206/gfb4gFbkJbo8atLe2Id0OTHTIDkOtlOUv4XRpCWk.jpg)
下力气:预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6亿元
叶红光表示,2023年初,市委经济会议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新时代现代化产业集群“十大舰队”,明确重点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光电光学等10个产业集群,构建起“1个实施意见+10个集群发展政策+N个专项扶持政策”的政策体系。2024年,“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规上总产值突破7400亿元。
40条政策中,25条涉及奖补资金,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上敢下本钱,预计投入财政资金6亿元。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对单个研发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单个新药品种最高可获得研发补助6500万元,政策力度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基本持平。
接地气:出台错位发展政策条款
结合我市的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出台错位发展的政策条款。比如,新能源产业政策鼓励在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开展多场景示范应用,全省率先推动项目审批流程简化。
例如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政策覆盖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全过程,包括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投融资、产业化、入院使用以及国际合作等全链条各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在光电光学产业领域,政策借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推动数字化链式改造,引导产业深度协同创新,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聚人气:让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
重视企业初创期,让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光电光学产业政策提出为科技创新人才发起的初创企业、种子项目提供股权融资支持;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试行补投联动,最高资助3000万元。
强底气:聚焦专精特新助力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山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年度内计划投入超2亿元,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供定制化服务,如智改数转、金融支持、人才培育、市场拓展等,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同时,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不同层级奖励。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