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专家座谈会举行
栏目:农业农村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黄靖怡 张房耿 黄凡 发布:2023-11-16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山样板’”的工作部署,11月16日下午,“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专家座谈会在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举行。

座谈会现场。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座谈会邀请了省市社科、经济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进一步提升此次调研的理论水平,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更有效助力我市实现强镇兴村总体目标。同日,“百千万工程”深调研中山行正式启动。   

走出中山看中山

“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硕果累累

今年7月,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山日报社联合市委农办、市社科联、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启动“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5个调研组分赴粤东、粤西、浙江、重庆、成都、福建等地,通过深调研+采访报道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当地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和做法,找准问题、提实对策,为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和参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刘红辉报告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近期"百千万工程"工作情况。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红辉介绍了研究院参与“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成果。刘红辉表示,通过此前的深调研全国行,研究院撰写了两篇与“百千万工程”相关的咨政报告,其中关于用好乡村振兴专项债的咨政报告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另一篇关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咨政报告也已经社科联上报市委、市政府。接下来,研究院将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中山深调研,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争取完成1—2篇高质量咨政报告,为我市更好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库力量。

伍学标建议,中山百千万工程落地应该有更多思考,推出更多可操作,可执行,因地制宜的落地方案。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中山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伍学标表示,“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历经2个月,25人的调研组兵分五路,“中山+”及视频号发布稿件及视频30多篇,中山日报14篇深度报道,综合阅读触达率超百万人次,并形成了有分量的内参,深调研的思考成果助力中山“百千万工程”。中山日报社是板芙里溪挂点牵头单位,结合里溪村资源禀赋,目前正朝着户外体育、乡村体育的独特定位发展。他建议,中山百千万工程落地应该有更多思考,推出更多可操作,可执行,因地制宜的落地方案。

杜公卿对推动"百千万工程"提出建议。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杜公卿表示,近期,市“百千万工程”工作指导组对全市镇街推动“百千万工程”情况做了详实的摸底,形成了调研报告。目前,个别镇街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有些村居亮点特色不够明显,对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还不清晰,对引入新业态缺乏想法。接下来如何推动“百千万工程”,指导组建议:一要强经济强,切实加快推动“工改”成果的落地见效 加快十大产业园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的力度;二要大力建设绿美中山,尤其是充分发动群众主体作用 ;三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尤其是数字化的平台整合,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冯福禄认为,中山要推动“百千万工程”,应注重发挥智库力量。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冯福禄认为,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成效明显,中山日报社的深调研内参有深度且具有可操作性。中山要推动“百千万工程”,应注重加强智库合作的力量,通过智库赋能“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思想支持。

杨志文表示,“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提到要注重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杨志文表示,“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提到,要注重探索一二三产融合,三产融合是“百千万工程”要特别写好的“文章”。中山“百千万工程”在个别镇街确实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接下来要在信息宣传方面要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百千万工程”的局面,深调研成果要实现转化,要找准具体问题。

与会专家热议

中山如何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走出中山看中山·‘百千万工程’深调研全国行”的成果表示高度认可。专家分别从自身领域出发,对中山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强镇兴村“1388”行动提出建议。

胡波认为,乡村振兴除了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还要特别注重产业振兴。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历史学博士胡波认为,乡村振兴除了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还要特别注重产业振兴,要让人才回得来留得住。目前,多数村居在产业振兴方面较薄弱。村居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抓住当地特色,各村之间要形成差异化且互补,避免同质化、恶性循环竞争。作为社科界专家,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走在调研前面,给市委市政府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不能“撒胡椒面”,要懂得花小钱办大事。村里根据特色有目的性投入,镇一级则要抓住各村特色串珠成链,市级“百千万”指挥部统筹全市谋划布局,实现抓一个重点特色,带旺周边村。同时,乡村振兴要和“工改”有机融合,布局产业链条。此外,在宣传推介上要下足功夫,想方设法提升中山整体形象。

赵晷湘认为,深调研才会有好对策、新对策,对中山日报社通过深调研形成内参的方式表示认可。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赵晷湘教授认为,深调研才会有好对策、新对策,对中山日报社通过深调研形成内参的方式表示认可。他表示,乡村振兴要从提高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识、提升干部素质着手,立足中山特色,找到难点堵点痛点,同时将产业发展从“输血机制”转变为“造血机制”,站在“全域中山”角度进行统筹规划。

匡和平表示,开展“百千万工程”,要融入乡村发展,发挥乡村群众的能动性。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匡和平表示,开展“百千万工程”,要融入乡村发展,发挥乡村群众的能动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要转换思路,打造有人情味的乡村;要引入和发展能够带动村民就业致富的产业。

杨超围绕农文旅方面,提出建议。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超认为,城市旅游已过渡到了乡村旅游时代,中山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程度不够,存在缺乏系统规划,产业链太短,品牌化不够等短板。他建议在文农旅方面,通过统筹资源,用好休闲采摘、精品民宿、农业研学、红色资源、非遗传承等中山特色,串联打造1-2天的文旅套餐。同时加快农文旅数字化发展,打造线上集中展示体验平台。

探索“中山样板”

“百千万工程”中山深调研正式启动

座谈会结束后,“百千万工程”中山深调研正式启动,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杨志文为出征调研团队授旗。

授旗仪式。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调研团队代表黄靖怡表示:我们将以脚为尺,丈量具有中山特色的强镇兴村之路;我们将以眼代笔,记录好各镇各村在“百千万工程”战场上如何磨枪擦剑,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在调查研究中深入思考,联系中山实际总结经验,探索乡村振兴共性路径;我们将执笔生花,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百千万工程”,为打造“百千万工程”中山样板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同时,我们也将发挥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过工作表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抓住症结,发扬“走转改”精神,践行“四力”要求,不断提升新闻判断力和写作水平,把采访调研作品转化为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强大推动力和创造力,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中山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为首批4名特邀专家颁发聘书。图 见习生 罗杨鸿 摄

作为全市乡村振兴领域唯一的智库机构,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1年多以来,在课题研究和建言献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更好服务中山“百千万工程”,座谈会上,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为首批4名特邀专家颁发聘书。


编辑 黄靖怡  二审 黄凡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