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难见人 但闻机器响!这些农业“黑科技”来中山啦!
栏目:农业农村 来源:中山+ ​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周志洪 卓二妹 发布:2023-03-1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惊蛰”已过,“春分”将至,正是一年春耕好时节。3月15日,全市2023年春耕生产暨智慧农机展示现场会在火炬开发区新旺农民合作社水稻生产基地举办。

现场,除了展示水稻育秧播种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巡田机等先进农业装备设施之外,还示范推广了南晶香占、19香等高产水稻品种,各农户、农技人员也就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护技术、农业保险知识、施肥博士APP使用等进行交流。


农机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操作插秧机和农用无人机同时演示。记者 余兆宇 摄

“无人驾驶”技术为农业降本增效

天上植保无人机装着农药喷洒;田里拖拉机翻滚着泥土,工作人员坐在机器上观察着机器,全程没有人工驾驶;另一边插秧机上也只有投放秧苗的农户,也无额外工作人员驾驶。


演示现场种植人员只需要监控秧苗的插播情况即可。记者 余兆宇 摄

“无人驾驶”是今年智慧农机展示现场会最大的亮点,也是全市科技助农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4%。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叶树才也表示,一直以来,市农科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稳粮、优供、增效”工作重点,不断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业“黑科技”,帮助农户节省成本丰产增收。

敢于向科技要效率,向技术要产能,先进的农业装备设施,让广大农户下好种、出好苗、种好禾。站在田埂边,聚沣农机工作人员李丽敏介绍,“无人驾驶”主要依赖于无人驾驶系统,农户购买农机设备后,只需在设备上改装上方向盘、显示器以及卫星定位器即可。机器工作时,只需要圈地打点等简单设置后,机器就会自己“看路”避障,并且可实现转弯掉头。而像植保无人机则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只需为自动返航的无人机更换电池、加载农药、化肥以及种子等物料就可以了。


农机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记者 余兆宇 摄

田里另外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同样装载的是无人驾驶系统,相对传统机械插秧而言也无需任何驾驶员,全程只需一个人放秧。

李丽敏表示,无人驾驶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因为无人驾驶降低了劳动强度,可延长农户作业时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种植大户们一边看着田间的“稀奇”,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后续计划。特地代替朋友来现场看农机展示的权叔告诉记者,他朋友看中了无人驾驶系统,但因为家里今天有事实在走不开,特地委托他前来参谋参谋。看了设备展示后,权叔因为自己的田不够连块平整,所以暂时没有购买的打算,但是他决定将这套系统还不错的消息告诉朋友。


农户现场观摩新款农用机械设备。记者 余兆宇 摄

良机配良种提高水稻单产产量

除了看田间的“稀奇”,田埂上的水稻育秧流水线也吸引了不少种植户聚集。工作人员在机器上放好育秧基质、早稻种子和育秧盘,启动机器后,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便马力全开。

新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许小河虽然格外忙碌,但还是挤出时间介绍了该机器——能一次性完成水稻盘育秧的铺土、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每小时能为800—1000盘育秧盘播种,播种面积大约覆盖70亩,而人工每10个人每天最多只能完成50亩,且机器覆土均匀,水稻的出芽率更高。市农科中心也有数据显示,水稻育秧流水线和人工播种相比,每亩增效节本70元以上,育苗的成秧率达90%以上,比传统育秧高20%。


技术员介绍水稻育秧播种机。记者 余兆宇 摄

利用水稻育秧流水线集中育秧,也是今年市农科中心推出的新举措。叶树才介绍,今年春耕期间,全市共有5条水稻育秧流水线马不停蹄作业,预计能为全市3900亩水稻田提供高质秧苗。其中,许小河所在的新旺农民合作社集中育秧面积就达到了800亩。这800亩中,又有300亩是他帮其他种植大户培育的,该种植户也是看中了集中育秧出苗率高、秧苗质量好的优势。

良机良技配上良种,农业生产才能出丰粮,才能全面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去年,市农科中心在全市大力推广南晶香占、19香等优质高产水稻种子,新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晚造种植的南晶香占,虽然生产后期受台风影响,但产量却达每亩过千斤,远高于上一年。良种的高产增强了许小河种粮的信心,今年,他计划将520亩早稻全部种植南晶香占。


全市春耕生产暨智慧农机展示会现场。记者 余兆宇 摄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国富也表示,今年主攻水稻单产提升,全市已成立提高水稻单产工作领导小组,将集中高产优质品种、高效增产技术、适宜农机装备等关键要素,创建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实施面积2000亩以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市粮食单产。

【视频拍摄】易承乐
【视频制作】刘建满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The 107th Xiangshan Study Opens in ZS
原创 15716人浏览   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