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积极发声提建议!委员代表今年聚焦这些民生热点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王帆 杨健 黄启艳 陈雪琴 李鑫 袁婵 发布:2025-03-28

今年中山两会期间,多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并聚焦教育、就业、养老、卫生健康和托育服务等热门话题和关键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山的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智慧。

教育成为关注“热词”

中山两会期间,与教育、与孩子成长的相关话题,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工作,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加快补齐学校运动场、饭堂、宿舍等基础设施短板。

3月21日,以“智创未来、艺绘人生”为主题的中山纪念中学民众中学第二届科技艺术节举行。(资料图片) 记者 文波 摄

已关注学校食品安全问题多年的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山市委会副主委张舒广,对于2024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100%实现自营”感到欣慰。

张舒广建议中山市继续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常态化,尤其是米、油、肉、蛋、蔬菜等用量大的主要食品,切实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同时建议组建专业校园食品安全管理队伍或第三方测评队伍,对各学校管理开展巡回监督指导,以及各学校专职管理人员可合并交叉检查指导,让食堂经费使用在严格管理基础上“活起来”,并合理提升餐费标准,在保证食品安全基础上,缓解学校压力,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和健康。

2024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100%实现自营。 (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中山市人大代表、中山市杨仙逸中学校长王长在也表示,中山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100%自营,体现了中山敞开大门办好校园食堂,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让学生吃得安全、可口、舒心。

王长在提出了与教育话题相关的建议。他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加强体教融合,如杨仙逸中学一直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无体育、不教育”的育人新体系,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体育促进德育和规则意识教育,实现教育和体育“双向奔赴”。

市人大代表、沙溪理工学校老师袁超认为,产教融合关乎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改善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建议中山市可将产教融合成效纳入对各镇街、职业院校的考核指标,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落地见效。

在中山两会期间,关注随班就读儿童的市人大代表、香山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郑凤姚,建议加大随班就读儿童康复救助的支持力度。

郑凤姚介绍,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目前中山市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越来越多,虽然中小学努力开展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与同龄人共享教育资源,但是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她建议将中山市特殊儿童康复救助的年龄范围,从0-6岁延长至义务教育阶段,同时拓宽中山市特殊儿童康复经费的使用领域,着重扶持学校开展康复工作,并且制定特殊学生陪读和休学政策等,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热议就业、医养结合和托育服务

就业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受到多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作为一名刚返乡创业的90后青年,中山市人大代表、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楚琪表示,她深刻感受到中山近年来在青年就业政策上的创新与诚意,比如以 “百千万工程”为核心的人才计划,不仅提供创业孵化、住房保障等实打实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青年搭建了与城市共成长的平台。她认为,当乡村振兴遇见数字经济,当技能提升对接产业升级,中山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成长性的青年发展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办好办优香山长者饭堂,推进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2月18日,石岐街道铁城味道长者饭堂开业,长者们在志愿者引导下有序取餐。(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在今年两会期间,关注“银发话题”的市政协委员卢展强,建议中山市加大力度支持中山市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卢展强表示,中山可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配套、推动医养结合、加强信息化建设五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在推动医养结合方面,可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便捷的医疗服务,建议在社区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扩大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对此,市政协委员、市博爱医院医生熊怡针对当前中山市托育服务发展中的短板,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熊怡建议,政府应发挥支持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整合优质托幼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资源,成立中山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带动托育行业发展。同时,全面加强托育机构监管,定期开展检查,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探索托育标准化、课程化,逐步打造覆盖全市的“医育结合”托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项目立项、建设、运营等机制等,为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供综合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中山。

作为列席人员的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叶世南表示,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将聚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1+5”改革路径,锚定“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三大目标,大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持续筑牢医疗卫生高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中医、疾控、健康”三大领域加快发展,大力构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格局;强化“一老、一小、妇幼”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大力构建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统筹推进老年健康服务,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市民在东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中医理疗。(资料图片)记者 王云 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对此,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副主委、中山市口腔医院院长苏葵表示,这将大大提高镇街的医疗技术水平,不用出镇街就能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是真正的民生实事。苏葵表示,以口腔医疗行业为例,目前中山许多镇街医院的口腔医疗服务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政府、医院、社会等各方可共同努力,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扩大规模与改善设施,提升技术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与上级医院的医联体,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口腔医疗服务。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提升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

市政协委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所长罗乐表示,政府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与疾控体系改革系列举措,为构建高效协同的医防体系注入强劲动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将有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首诊分诊能力,既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更筑牢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罗乐认为,传染病预警预测体系升级,实现传染病疫情“早快准”响应,这些举措既赋予疾控系统更精准的技术抓手,又通过资源重构强化医疗系统的服务韧性,为健康中山建设奠定坚实的体系化支撑。

统筹:记者 王帆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