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 | 最好的礼赞,成就最好的他们!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郭锦润 谭华健 发布:2022-11-0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群英齐聚首,秋日胜春朝。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昂首阔步奋进新征程的特殊时刻,中山迎来了首届“企业家日”活动。11月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举行企业家日启动仪式暨企业家座谈会,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赞企业家、致敬企业家。


▲11月1日,中山高规格举行首届“企业家日”启动仪式暨企业家座谈会。记者 余兆宇 摄

这一天,有最提气的鼓劲——市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围坐一堂,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关键词中,汲取奋发前行的动力。“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说。

这一天,有最温情的表达——数字化智能化标转型杆企业表彰,为企业送上真金白银;惠企暖企政策宣贯,让更多更好的政策惠及广大企业;在城市主要路段,致敬企业家满屏宣传……“中山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充分尊重和全力支持,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企业扎根中山做大做强的信心。”太力科技集团董事长石正兵说。

这一天,有最炽诚的期许——中山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将发自内心、无私高效服务企业,敞开胸怀拥抱企业家,也是一种抓发展促发展的自觉。“京东愿意充分调动集团资源、发挥行业优势,以更大的热情和投入助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山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京东集团副总裁贾晓波说。

同心同欲,共抗风雨,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双向奔赴,彼此成就,为了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有的样子。

01 | 重商爱商:一种氛围加速形成

事实上,企业家日的这种礼赞,与近年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家的尊重、关心、爱护是一脉相承的。

2021年10月25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到中山履新的第一个工作日,就用一整天时间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带领市四套班子成员和全市各镇街、部门负责同志,聆听企业家的心声。当时一些企业家说“我要讲的话不好听”,郭文海的回答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的话我都愿意听”。

“从那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带领全市干部队伍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高效无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也就是那一场座谈会,启发了我提出‘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郭文海表示,此后,他又连续主持召开了多场不同类型的企业家座谈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贴身高效服务企业,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只有企业发展,中山才能发展。

一年来,在各类场合,“企业”和“企业家”,都成了最大热词之一。市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带领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一批自缚手脚的“土政策”解绑了。比如在“工改”政策中的降低自持比例、允许分割出让,以及放宽河岸线退让标准、推动取水口迁移整合。

一批接地气、利发展的政策出台了。比如下定决心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拿出5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一些多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解决了。比如明阳集团搁置十年之久的总部大楼用地正式获批,今年上半年顺利动工;三乡镇将48亩商住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为和胜铝材公司增资扩产腾出空间。

一条条全程高速的“绿色通道”打通了。比如通过跨部门融合协作,对产业用地审批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再造,项目“拿地即开工”成常态;全市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达到湾区最快水平……

从企业家反馈的情况来看,中山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企业家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在干部队伍转作风这条大道上,我们还要久久为功。”郭文海强调。

在市委部署开展“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一周年之际,首届企业家日的启动,无疑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担当作为,营造重商爱商扶商的浓厚氛围。

 

02 | 敢想敢闯:一种精神延续传承

一个群体的高度,有时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高度。

从历史上看,中山是一方孕育企业家的热土,中山企业家向来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赢得无数耀眼光环。

近代上海著名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其创始人都来自中山,奠定了这座城市独树一帜的商业文脉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企业家更是大胆闯、大胆创,创造了所向披靡的“十大舰队”,闯出了“威力”“小霸王”“乐百氏”等驰名品牌,成就了段永平、何伯权等一批“少年英雄”,使中山成了中国新兴企业的摇篮之一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企业家精神一脉传承,让今天之中山,依然能够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大放异彩。近年来,中山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突破56万户。这意味着,在中山,每8到9个人,就有1个“当老板”。此外,或许还可以断言:绝大部分家庭,日常用品中都不乏“中山造”的身影。

在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中山企业在更大的舞台上频频吸引眼球,展现中山“智”造的魅力:明阳集团1.2万块光伏发电玻璃拼成“冰丝带”点亮“冬奥会”,格兰仕烹饪“神器”上天为航天员打造“宇宙厨房”,康方生物、中昊药业等企业研发的创新药成功上市,通宇通讯、联合光电等企业的光电产品引领行业……中山企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奔涌向前。这是中山企业家的荣光,更是中山这座城市的荣光。

但我们不能因此自满。精神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企业家精神显得弥足珍贵。“有志气、有骨气、不服输,敢于改革创新、敢想敢闯,热爱中山、扎根中山。”郭文海对中山企业家的评价,正是新时代中山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们过去熟悉的外部环境不再熟悉,充满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但不变的是,哪里大发展,哪里就有企业创造的辉煌;哪里快发展,哪里必定是对企业支持力度最大、营商环境最优、企业活力最强的地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山的企业家们,如何做到“有志气、有骨气、不服输”,不当昙花、流星,而当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根深叶茂的千年老树?如何做到“敢于改革创新、敢想敢闯”,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保持做强做大的雄心,勇当立潮头蹚新路的先锋?这是企业家们需要直面的命题。

03 | 共生共荣:一种关系深化拓展

设立企业家日,应该还有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家们弘扬企业家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永葆艰苦创业、干事创业的激情,坚决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肩负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名城出名企,名企造名城。企业与城市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那个风靡一时的书名“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所指,城市和企业的关系,就像水和鱼的关系——水大容纳了鱼的成长竞游,鱼大成就了水的鲜活壮阔。

尽管中山缺少千亿级的大企业,但是我们有“群狼”;中小企业是中山发展的“根”,和大企业一起撑起中山经济的一片天。在转型升级、爬坡迈坎的关键阶段,在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中山建设的进程中,不管大中小微企业,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都要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全国各地的创业者,选择在中山创新创业,在先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疆拓土,企业已有不少创新成果在国内国际不同领域取得“第一”,实现领跑。从明阳、康方这些企业发展轨迹来看,中山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完全可以长出世界级企业。

“中山要发展,首先企业要发展;中山要高质量发展,首先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的是让企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企业也要饮水思源、扎根发展,心无旁骛办好实业,踏踏实实做大做强,用实际行动回报成长的土地,让中山这方“水域”更加草丰水美。


『延伸』
一体化进程,也是共成长契机

中山选择11月1日作为企业家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向深圳“看齐”。

深圳是全国最早设立法定企业家日的城市。2019年10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市政府提交的议案,决定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深圳企业家日”。节日期间,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更以此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支持企业的硬核举措。

40多年来,深圳诞生了平安、华为、腾讯、万科、比亚迪、顺丰等世界500强标杆企业,涌现出袁庚、任正非、马化腾、陈志列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企业和企业家,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亮丽名片。无怪乎有人说:“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今天深圳在全球最著名的特产是企业家。”

在一体化融合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山、深圳两地的企业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成长共性”。“中山企业家要更加主动向一流企业学习好的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眼界、解放思想。”郭文海在中山企业家日活动上提到。

希望有朝一日,在一桥之隔的珠江口对岸,中山也能满怀豪情地说:企业家,就是我们最著名的“土特产”!


编辑 唐益  二审 陈慧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6595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