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汕到中山:一碗卤水的“乡愁迁徙”​|IN中山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IN中山工作室 发布:2025-10-28

“最近降温了,老广爱喝汤,可我想让更多人尝尝潮汕的卤水锅。”近日,中山南区一家新开的卤水火锅店里,主理人林创宏一边擦拭着铁锅,一边说起开店的初衷。窗外凉风渐起,厨房里飘出的卤香却裹着暖意,勾着路过食客的脚步。

林创宏在潮汕做餐饮已逾十年,在他的记忆里,汕头美食总绕不开这一道卤水火锅——男女老少围坐台前,用骨汤打底的老卤慢熬,鹅肝、鹅胗、鹅肠等,以及各类海鲜依次入锅,蘸一勺蒜泥白醋,暖了胃也暖了乡愁。“中山人爱打边炉,潮汕牛肉锅火了好几年,可卤水火锅这儿还是空白。”今年,他在南区盘下一间小店,把潮汕老家熬汤的老方子,连同乡愁一并“搬”来了中山。

“无鹅不‘旁派’,就像中山人无鸡不成宴。”聊起食材,林创宏的语气里带着潮汕人特有的认真。他告诉记者,潮汕卤水火锅的灵魂在于鹅——必须是饲养超12个月的澄海狮头鹅,“肉质紧实,鹅胗脆、鹅肝肥润,涮久了会老,涮不够则腥”。为了这口“地道”,他每周数次从潮汕冷链直运鹅肉,“运费贵点没关系,鲜度降了,味道就不对了。”正如那句挂在墙上的口号:“让时间与新鲜干杯”。

无鹅不“旁派”。记者 罗杨鸿 摄

不仅是鹅,店里的鱿鱼、生蚝都带着潮汕海水的咸鲜,乡下肉饼也是村里老作坊手工打的,“我从小吃到大,这股子家乡味,换家作坊就做不出来了。”林创宏对美食的执着,还体现在汤底里:猪骨、老鸡熬足数小时滤出清汤,再加桂皮、八角、蒜瓣等十几种香料慢煨,“不是浓油赤酱的重卤,我更喜欢这种清而不寡的感觉,香得有层次。”

汤底清而不寡,香得有层次。记者 罗杨鸿 摄

记者到店时已近饭点,砂锅里的卤水泛着琥珀色,几位熟客正熟练地涮着鹅肠。“别涮太久啦!”年轻女孩举着手机提醒同伴——这是潮汕吃卤水火锅的“潜规则”:鹅肠涮8秒,鹅肝3分钟,生蚝30秒。“捞早了腥,捞久了柴,得‘快准狠’才行。”邻桌大叔笑着传授经验。

涮的时长颇有讲究。记者 罗杨鸿 摄

夹一筷子刚涮好的鹅肠,脆嫩弹牙;鹅肝入口即化,带着卤香回甘;生蚝吸饱了卤汁,鲜得眉毛都要掉。蘸上店家自调的蒜泥白醋,酸香解腻,更能衬出食材本味的鲜甜。林创宏说,试业以来,已有不少在中山的潮汕老乡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吃完说‘像回了趟汕头老家’,这比打广告管用。”

从潮汕到中山,一碗卤水火锅,盛的是乡愁,守的是匠心,更是一位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执着与传承。

【出镜/文案】付陈陈

【拍摄/后期】罗杨鸿

【封面设计】秦茂群


编辑  付陈陈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重阳节,中山这些登山点开放
非原创 29874人浏览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