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新现场 | 民众接源:现代版“岭南水乡”有古意更有新意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乡村照相馆 发布:2024-05-16

初夏时节,凤凰木花开正艳。

一排盛放的凤凰木,平整、美观的柏油路,缓缓流淌的河水,两岸整齐的洋房和葱茏的树木……民众街道接源村海口新村下街一派迷人的风景。

在接源村文化广场入口的大榕树下,摆放着一排接源村规划图展板。站在“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培育方案展板前,接源村党委第一书记胡嘉杨介绍,接源村正围绕“一核、两带、三区、多节点”的总体规划逐步推进实施。

一幅现代版的“岭南水乡”,正在接源村成为现实。

接源村凤凰花开正艳。

旧版“岭南水乡”有了新意

“岭南水乡”是民众街道的一块旅游“金字招牌”,上世纪九十年末的民众“一河两岸”风光,曾是珠三角洲游客的向往之地。

接源村海口新村是其中一个自然村,由海口二社和海口三社组成。如今,在海口新街沿路可以看到风格相对一致的农房。然而,就在三年前,这里河道两边还是涉水违建、杂草丛生的旧景。

2021年,接源村海口新村作为全市五个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试点,市街道村投入约350万元对海口新村“一河两岸”26栋农房及庭院围墙的外立面进行提升。通过对农房外墙进行改造,统一了“一河两岸”的农房色调、形貌风格,才有了现在眼前这幅风景如画的现代版“岭南水乡”新貌。这次“有颜值、有活力、有底蕴”的改造,在接源村内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除了村民院子里的‘美丽庭院’外,家家户户门前还有盆栽。”胡嘉杨介绍,接源村为每家每户派发了2棵三角梅,并统一放置了在村民的家门口,交由村民自己管护,这样更能激发村民们对门前树木、花草进行养护的积极性。

在海口新村下街,每户村民家门口的围墙上,还张贴有粤居码牌、“门前三包”责任牌,以带动群众落实门前三包,养成绿美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的社会氛围。

接源村“绿美家园”。

民众街道在推动乡村绿化的过程中,以家门前为切入点,把“美丽家庭”创建行动作为添绿增颜的有效抓手。在海口新村下街不少村民家门口挂了“美丽庭院”的小牌。胡嘉杨介绍,接源村每月开展2场“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从庭院美、形象美、家风美标准开展绿化美化。从院子的舒适整洁,绿化美化,家庭和睦,热情待客,可以从美丽庭院感受到和美家庭。

在推动乡村“绿起来”的同时接源村更加注重统筹推进“美起来”,瞄准乡村美化的目的,逐层递进,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绿美景观,结合“四小园”、农房管控、海口粮仓等风景点,增绿植绿不断美化“小景点”。村里还通过种植桑树林、水杉林、黄花风铃等岭南特色树种,见缝插绿打造绿化景点,推动从“一处美”向“一片美”提升。

接源村水田众多,河网密布沿河岸有大量生态杉林,农房依水而居,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接源村已在鸡鸭水道边建有海口粮仓。去年,中山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岭南水乡旅游文化嘉年华活动就在接源村海口粮仓启动。

“产村融合”的新探索

接源村文化广场的入口处,那写在木质材料上的“渔米之乡”四个大字,既透出水乡的古朴味,又充满着现代感。

这里有新建成的篮球场,新修葺的花基、新建的公共厕所和已翻新的马路……如今,村民在家门口便可实现运动休闲。5月4日,2024年中山市最美乡村定向运动挑战赛便在这里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定向越野爱好者参加。

接源村规划打造的“一核、三带、多点”的景观带即:以海口粮仓为核心,打造农耕文化历史博物馆和农耕文化体验区;以鸡鸦水道等三条沿江风景带,打造最美沿江碧道;以海口新村农房风貌等多个示范点,打造多元景观区。在此基础上,目前初步规划了一条集文化展示、多元运营、民宿、美食街、综合服务和滨水休闲等多功能区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为村集体收入,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我们正在比亚迪附近规划一条美食街,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方便深中合作创新区工厂员工消费。未来,我们还要打通多条道路,直通深中合作创新区,方便员工周末、节假日来村里体验乡村游。”胡嘉杨指着规划图说道。

接源村党委第一书记胡嘉杨介绍村庄规划。

规划图上,清晰地标注着“水乡生活区、产业生活区、现代农业产业区”的分布。水乡生活区,将实现海口粮仓、碧道和海口新村下街连成片;产业生活区,除了现有的比亚迪、彩迅、东方龙大等厂企外,还有规划的“湾区光谷”;现代农业产业区,以荔枝、龙眼、百花果等岭南佳果园为主,供游客旅游休闲。

站在现代农业产业区,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中山港大桥和正在建设中的南中城际。为了无缝对接这些交通优势,接源村计划在原接源小学旧址处,建设大型游客服务中心,游客车或是旅游大巴车停在这里,可无缝接驳村里的旅游观光电车,到海口粮仓,碧道一带游玩,露营,体验农家乐。

接源村俯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接源村来说,如何将深中合作创新区的产业优势,深中通道、南中城际等交通优势,与接源村的乡村生态优势结合起来,是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重要举措。

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接源村已经在“产村融合”这个新时代大课题中进行着大胆的实践。

 

 

【出品】乡村照相馆工作室 中山市慧农乡村振兴研究院

【策划】孙嘉琳 谭桂华

【采写】谭华健

【摄影】余兆宇

【视频编辑】刘万杰

【通联】黄明洁

编辑 谭桂华  二审 黄启艳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