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而发 有容乃大
因为古琴,他们相聚一堂
[点击视频↑↑↑]
《琴操》载:“伏羲作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乐声深沉而独特。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知音,位居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四艺”之首。 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古琴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23年,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成立,并于2024年1月13日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集合本地优秀琴人的首个专场音乐会。
当晚的演出,融合茶道、香道与花道,不仅有古琴的独奏与齐奏,也将其与声乐、朗诵、箫、埙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营造出宁静致远的典雅氛围。
愔愔琴德,不可测兮;
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
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识音者希,孰能珍兮;
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嵇康《琴赋》
说到古琴,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在《琴赋》中所表达的“琴德与人德相通,琴心与人心合一”的理念,也被无数琴人奉如圭臬。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的首场音乐会,也是以此为题,道出古琴音乐由心而发的演奏真谛。
“愔字是竖心旁的,唯有正心,才能正音。”
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副会长梁嘉莹解释,她最初是学习古筝的,后来接触古琴后,便被它低沉浑厚的声音所吸引。古琴是七弦琴,由五音组成。而五音又与五行和五脏一一对应。因此,在演奏过程中,琴音悠悠,让人感觉内心格外平静。
“古琴是一种自省的音乐,弹琴的时候,感觉就好像与天地对话。” 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秘书长林坚航称。当晚,他和同伴们以一曲恬静婉转的《良宵引》,拉开音乐会的序幕。此曲最早见于明代《松弦馆琴谱》,展现了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场景,同样也是当晚活动的写照:朋友们共聚一堂,借艺术交流感情,切磋所学。静谧中,乐声幽深,洗涤心灵。
近年来,中国古琴艺术在中山逐渐传播,在其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周年,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正式成立。然而,追根溯源,古琴艺术在这片土壤中早已生根发芽。何赞清、卢家炳、郑健候、李仙根等古琴名人皆是出自中山。
肩负着将香山古琴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将推广和普及古琴文化作为活动日常,也以古琴音乐为纽带,将多种传统文化艺术联系一起。正如我们在本场音乐会中所见,花影摇曳,茶席舒展,沉香萦绕,曲随心动,彼此之间相得益彰,活灵活现地复刻了古代名画中“熏香宜人茶香醉,一曲高歌音绕梁”的文人雅集场景。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学问,在弹奏古琴之外,我们也要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林坚航表示,学习古琴,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而古典艺术同样也能融入日常生活。“它不仅是为文人墨客所独享,所有热爱文艺的朋友,都可以亲近这门艺术。”
林坚航与古琴分会的会长杨由天,都是著名古琴家茅毅先生的弟子。茅毅为诸城派女琴家高松如之孙,十岁随高松如学琴,十八岁时又师从广陵派梅曰强,因此融合了诸城派与广陵派两种风格,刚柔并济。
融合,同样是本场音乐会的一大特色,曲目安排丰富多样,既有传统古琴独奏曲目,如《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也有现代古琴曲目《葬花吟》《三峡船歌》,还有琴埙合奏《阳关三叠》,琴箫合奏《渔樵问答》和弦歌《长相思》《鬲溪梅令》《关山月》等。
须知,不同于西方古典音乐的记谱较为固定,古琴曲因流派、传承与个人风格的不同,传谱版本众多。演奏者往往更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和演奏个性的展现,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演绎,其最终呈现因人而异。因此古琴一般是独奏为主。而不同乐器演奏者之间的合作默契,则基于节奏的统一,源自相互的理解。
音乐上的和谐共鸣,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山市音协古琴分会的包容性与凝聚力。正是兼容并蓄、承古开新的艺术宗旨,使同行者的队伍不断壮大,欣然收获一片繁花。
出品:中山日报社喜乐工作室
编导:廖薇
视频摄制:盖刘宝
采写:廖薇 实习生 周小琴
出镜:梁绮娜
设计:陈思理
拍摄支持: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
编辑 梁绮娜 二审 廖薇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