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 | 中山:向湾图强,向高而攀!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发布:2024-01-04

1月4日,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一年之始最重要的全市性大会,为新一年工作确立基调,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过去一年中山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何看待当前城市发展的时与势?2024年,我们应该怎样去奋斗?

1月4日,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记者 夏升权 摄

 去年收获了什么 

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山过去一年的工作。

2023年,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全市干部、群众、企业家团结一心、携手奋斗,日夜兼程干、争分夺秒拼,推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GDP、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较好增长。

大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深中“六个一体化”取得扎实成效,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初步形成共建战略协议,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全面起势。

日新月异的中山翠亨新区。记者 缪晓剑 摄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市统筹、镇主战、村落实”思路明晰,近300家企业与240个村结对帮扶,95%以上村(社区)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3个镇15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图景,在城乡大地徐徐展开。

“工改”战场大势已成,“关键一子”带动“满盘皆活”,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超过过去十年中山工业用地土地出让总和,一大批招商引资、增资扩产项目应声落地,实体经济得以“解渴”,后继动能蓄势待发。

2023年12月19日,东区街道九亩湾低效工业园“工改工”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记者 文波 摄

治水战场面貌一新,坚决扛起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大兵团作战”,黑臭河涌较央督时减少三分之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5%提升至80%,老百姓从“绝望了”“你行吗”到“河水变清了,感觉很幸福”。

三乡镇鸦岗运河经过治理后,再现水清岸绿的景象。记者 易承乐 摄

从班子到干部、从部门到基层、从企业到群众,一批批闯将、干将在大战大考中主动履职担责、日夜兼程奋斗,在中山大地掀起“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的滚滚热潮。今日之中山,改革创新的决心意志重新点燃,担当作为的昂扬斗志全面迸发,勇于斗争的攻坚壮志越磨越强,形成了攻坚克难、突围破局的强大势能。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经过这一年的洗礼,中山如同一艘航船,驶入新的海域。风雨依然在,浪涛依然险,但因为“航道”更加开阔,“船板”足够厚实,“水手们”万众一心、步调一致,我们的目标方向坚定不移,进军号角高亢有力。

舟至中流催帆竞,击楫勇进破浪行。中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抵达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彼岸!

 当前局面如何看 

2024年,注定非同寻常。

从宏观大环境来看,三年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退,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山城市风景。记者 余兆宇 摄

从区域发展态势看,中山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经济最发达、最开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湾区内各城市由“竞”而“合”,掀起一场高质量发展变革。对于中山而言,一方面,我们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把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的机遇,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放手一搏的认知和姿态,在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中跟上步伐,在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抢占有利身位,与强者并肩,与时代共进。

去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再过大约半年时间,这一大国工程就将正式通车,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将从2小时缩减为约20分钟。深中两市实现历史性“牵手”,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将成为可观可感的现实。

深中通道。记者 缪晓剑 摄

道路,是一个特别的意象,既意味方向,也意味方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深中通道必将带来区域发展格局之变。抢抓通车前的时间窗口,中山以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以深中“六个一体化”为重点,深入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这,正是中山的“方向”和“方法”。

“融”,从字面意义上讲,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从实践意义上讲,则须“反其道而行”,扬优成势、错位发展。纵观近两年中山所推进的重点工作,有不少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

比如,面对土地瓶颈这个最大制约,中山“于无路处求新路”,以改革思维突破低效工业园“藩篱”,走出一条综合解决产业空间、生态环境、城乡形态、乡村振兴、安全生产难题的路子,为全省全国同类问题“闯关”提供范例。破解用地“无米之炊”,中山有了承接珠江口东岸优势资源的资本。

比如,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两手抓,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新十大舰队”,依托氢能产业和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建设“双碳”产业园区,聚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不遗余力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让中山在区域产业协同中挺起“脊梁”。

中山生命科学园按照国际一流水平,建设湾区地标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台。记者 文智诚 摄

又比如,发挥深厚历史人文和优美宜居生态优势,打造“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两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擦亮“金色大地音乐会”“美食文化节”两块招牌,配套精品民宿、时尚消费等。有人气才有一切,深中通道开通之日,中山的宜居宜业宜游,将成为城市聚人气、添活力的关键。

“历史真正的主题,不是已发生的事情,而是当事情发生时人们的感受。”两年多以来,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在不断积聚、升腾。经济数据的稳定、可预期增长是一方面,从企业信心、社会反响、舆论关注来看,亦可见微知著。尽管还面临许多挑战,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但我们能够始终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心底气,保持“路在自己脚下”的坚定果敢。

 今年怎样去奋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深中通道的通车之年,是中山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

大会提出今年做好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要在2022年开局起步、2023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向湾图强、向高而攀,力争2024年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度。

具体而言,要坚定不移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新机遇,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奋力跑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加速度;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奋力跑出镇村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跑出新型工业化建设加速度;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奋力跑出融入新发展格局加速度;坚定不移统筹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奋力跑出创造高品质生活加速度;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中山市岐江河边的幻彩摩天轮在蓝天和云霞的衬托下,向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记者 夏升权 摄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要坚持实干实干再实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用好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这个“法宝”,不是亦步亦趋跟着别人干,而要敢蹚“深水区”、勇闯“无人区”;要激发“拼”的干劲、“抢”的斗志,不要迷信“近水楼台先得月”,始终保持主动性,把机遇牢牢抓在手里,化为发展的优势、胜势;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意识到中山面临的困难比别人更多,不被一时成绩冲昏头脑,防止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成”,踏踏实实积跬步以至千里。

今年也是长征出发90周年。新年第一天,不少市民在一场别开生面的万人徒步“长征”中度过。活动全程约50公里,参与者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不追求成绩、不限定速度。坚持是最快的脚步。阔步前路,我们既要拿出苏炳添式百米冲刺的爆发力,拿出沙溪男篮在全国首届“村BA”逆袭夺冠的战斗力,同样也要拿出徒步“长征”的持久力。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战定输赢的短兵相接,而是需要持续接力的远大征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2024年的春天已经不远,矢志追逐梦想的中山,仍须前行、再前行!

【主笔】郭锦润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