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乐坊|广东音乐+葡式“法朵”,12把大提琴的“澳门 City Walk”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喜乐工作室 发布:2023-08-23

 近日,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方岽清联手澳门大提琴乐团,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为广大乐迷呈现了有关“粤港澳大湾区”题材的又一音乐力作——《澳门意象》。
该作品是献礼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作,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和作品创作资助。八个乐章生动表达了澳门的风土人情与人文历史,强烈的中国元素和西方作曲技法高度融合。
(错过音乐会?点击下图,进入H5,可以欣赏精选曲目)

点击上图进入H5,乐游“澳门八景”▲
“镜海长虹”“三巴圣迹”“妈阁紫烟” “卢园探胜”
“普济寻幽” “龙环葡韵” “灯塔松涛” “黑沙踏浪”。
你所熟悉的“澳门八景”如何以抽象的音乐来呈现?

 

■赏乐■

《澳门意象》八个乐章,全曲40分钟,一气呵成。乐章之间既能独立存在,又是一个思想统一的整体,展现澳门的“国际化,多元化,历史性,地域性,以及人文精神”。
为凸显澳门文化特色,在此之前,方岽清特别研习了澳门本地音乐、广东传统音乐以及葡萄牙“法朵”等多种音乐元素,为创作这部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澳门大提琴乐团将《澳门意象》八个乐章一气呵成。

“当文字到达尽头时,音乐就开始响起。”强烈的画面感,是方岽清音乐作品的一大特点。《澳门意象》同样也是他用音乐来“描绘”澳门风景。 “很像标题音乐,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的特点。为了呈现具有针对性的主题风格,我做了一些细节化的设计,但具体给听众带来怎样的感受,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体会。”
担当首席大提琴的演奏家吕佳认为,《澳门意象》的诞生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此前从未有人把凝聚中西方文明的澳门八景赋予音乐形象。由于澳门、珠海、中山三地文化同根同源,该作品同样烙着鲜明的岭南印记。尤其在“妈阁紫烟”这一章,首演之时,很多观众表示,胡琴声一起,他们仿佛置身于烛光闪烁、香烟袅袅的庙宇,澳门淳朴的民风扑面而来。

妈阁庙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已逾五百年的历史,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者。

“三巴圣迹”则是澳门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大提琴中低音区的浑厚声响,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感觉,激发人们的想象,重返历史的现场。对“灯塔松涛”,方岽清则采用了戏剧性的对比,其中有一段富有张力的动感乐章,钢琴旋律的快速跑动呈现海浪汹涌的画面,灯塔的形象则以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来表达,它象征着光明的方向,引导着海上的迷途者。“龙环葡韵”则最具葡萄牙风情,古典吉他的弹奏吸收了葡萄牙“法朵”音乐元素,圆舞曲式的律动让人感觉仿佛漫步在风情万种的澳门街头。

位于大三巴斜巷的圣保禄教堂前壁遗址,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的核心文物。

作为本场音乐会的策划,澳门演艺学院校长周游透露,首选“香山县”地区作为《澳门意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巡演第一站也是别有深意。三地之间的地缘情、人缘情,是不可分割、无可替代的。首演之后,澳门大提琴乐团还会继续将《澳门意象》在多地巡演,并将其灌录成CD专辑发行。

龙环是澳门氹仔岛的旧名,“龙环葡韵”是指氹仔岛背后望德圣母湾一带的欧陆风韵。

“作为一部新创作的作品,我们还需要继续打磨细节,使其成为代表澳门的文化新标志。就像人们一听到《七子之歌》就会联想到澳门一样。”方岽清说。
事实上,细心的听众不难发现,在《澳门意象》最后一章,正暗藏着《七子之歌》的经典乐句。

 

■对话■


问:方老师你曾经说过,“每到一个地方,只有深扎下来,才有可能出片子。”这次为《澳门意象》深入当地采风,你有什么收获?
方岽清
:因为近年来从事“粤港澳大湾区”题材的创作,我到访过澳门多次,感觉它地方虽小,但非常精致,多元文化并存,是个很容易让人产生创作灵感的地方。我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带着相机随手记录心境,以作日后深入思考。但这次创作,我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每到一处景致,我更偏向于带一本书,找个僻静的角落,久坐,发呆,细细观察,体会周围,努力将自己融入当地风景,待回到驻地,再构思和设计每个乐章不同的结构和风格。

方岽清喜欢用相机随手记录心境,用作创作素材。

问:这部作品一开始就是为澳门大提琴乐团度身定制吗? 
方岽清
的确如此,以《澳门意象》描绘澳门八景的创意正是来自我们这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著名大提琴教育家、时任澳门演艺学院院长的周游先生。他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动着澳门音乐发展。
吕佳澳门大提琴乐团成立于2019年,现有大提琴10把,低音提琴2把。演奏家来自澳门乐团、澳门中乐团、澳门演艺学院及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等。澳门大提琴乐团的成立初衷就是希望体现澳门中西融合的文化特色,像这次《澳门意象》,除了有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参演的西洋乐器还有吉他和钢琴,同时加入中国民乐的胡琴、笛子,以及丰富的打击乐。
方岽清:这个团给我的感觉就是“整齐划一”,这对大提琴乐团来说是很重要的。乐团的水准,首先取决于每一个演奏家都达到较高水平,要想形成鲜明的风格,还需成员间的长期磨合,以及大量作品来支撑,或是改编,或是原创。因为大提琴乐团的音响和形式比较单一,其演奏的作品需要足够丰富的设计。

澳门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周清岚演绎大型交响组曲《梦桥》中的第四乐章《献给大海》

问: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曾言“没有难度就没有艺术。”《澳门意象》中,你感觉最具难度的哪一段?
方岽清
对于难度,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当演奏家感觉这部作品演奏起来非常别扭时,创作者其实需要反思,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演奏家感觉攻克难度之后,瞬间抵达更高的层次,让他们觉得演奏起来非常过瘾,这才能算是好的音乐作品。回顾古典音乐史,所有的优秀作品,基本如此。倘若一部作品没有难度,我相信听众也不会感觉震撼。
吕佳我作为乐团首席,基本上承担着“第一小提琴”的角色,作曲家大胆地将大提琴当作小提琴使用,作品中有不少音域高度,考验着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我个人觉得难度较大的是《灯塔松涛》,在演奏超高音域的同时还要保证伴奏,各声部在时快时慢、时高时低的旋律中完美结合。这有赖于指挥简柏坚先生控制住整个乐团的节奏,大家配合默契,终将作品顺利完成。

指挥简柏坚带领乐团致谢观众。

问:今天整场音乐会的作品都是由方老师创作或改编,除了《澳门意象》,还有哪部作品是你想特别推荐的?
方岽清
本次音乐会中的《献给大海》也是首次以大提琴室内乐形式呈现。这首作品是我的大型交响组曲《梦桥》中的第四乐章,也是上演率最高的一章。它诠释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先是大提琴协奏曲的形式,来展现大海的包容与宽广,人类对自然的敬畏。这次特别为澳门大提琴乐团稍作改编,感谢澳门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周清岚的演绎。今年5月,她在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中也做了精彩的演出。

问: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你觉得澳门的文化吸引力何在?
周游30多年前,我刚到澳门,当地才不到50万人口,文化人才也非常有限。自澳门回归祖国以后,经济飞跃发展,文化事业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当下,澳门特区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人才计划,我期待在文化领域有更多来自内地和国际人才。
吕佳18岁以前我在北京出生生活,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紧跟着的15年,我到了德国和奥地利求学、工作,担任过两个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吸收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因为太太是澳门人,我对澳门中西共存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机缘巧合,成为了澳门乐团的大提琴首席。我们乐团现在正在招贤纳士,来自各地的人才有助于推动澳门的适度多元化发展。
方岽清:澳门的魅力在于它的国际化和包容性。说起来,我和澳门也非常有缘。《澳门意象》是我继大型交响组曲《梦桥》和小提琴协奏曲《湾区随想》之后,谱写的第三部“粤港澳大湾区”题材的大型作品,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此感谢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感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央音乐学院澳门校友会,以及周游先生和澳门大提琴乐团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正在创作第四部——大型交响套曲《湾区畅想》。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为澳门,为粤港澳大湾区,为祖国多多谱写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澳门大提琴乐团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谢幕,观众掌声持续不断。

出品:喜乐工作室
统筹:廖薇
采写:记者 廖薇 梁绮娜
设计:陈思理
图片和音频素材 由采访对象提供
摄影:陈春明 罗聪 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


编辑 梁绮娜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直属中小学2025年招生通告发布
原创 12153人浏览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