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深中首次联合全球招商,开辟一体化发展新维度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 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发布:2023-06-28

天清气朗的6月,从深中通道中山登陆口向东远眺,对岸深圳的摩天大楼清晰可见。桥梁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的深中通道,好似长龙,卧于伶仃洋碧波之上。

有形的桥——深中通道明年将通车,让深圳与中山,不再遥远。无形的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正酣,让深圳与中山融合发展。

热土之上,以产业协同为支点,一场一体化变革正在发生。

从深中通道中山登陆口眺望深圳。 记者 缪晓剑 摄

6月28日,深圳市宝安区,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盛大举行,开创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联合招商的新模式。

一个共同的舞台,两个城市的邀约,这场特殊的招商大会,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共同做大产业增量的同时,也打开了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进程的一扇窗。

这次联合招商大会由两市政府主办,其背后深意不言自明:这是从两市层面,对深中产业协同的一次“盖章认证”,对中山而言,不仅是对深圳这座“超级城市”的“抱大腿”,而是真正“手牵手、心连心”。

招商大会现场。 记者 夏升权 摄

【一】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背景下,广东肩负重要使命,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履铿锵。

区域协同对湾区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作用,在先行者的历程中已有印证。始于1921的纽约湾区,在发展不同时期经历了4次区域规划变革,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群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快了现代化发展进程。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东强西弱”局面长期存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要求;“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已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可见,改变“东强西弱”局面,关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

解题破局,跨越的是山海,考验的是决心,关键环节是改革开放。

一条深中通道,跨越山海,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 苏振飞 摄

省委明确点题:要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合作项目、合作平台等为载体,深入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务实管用的做法、模式,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跨越珠江口”,既是东岸城市空间之谋,也是西岸城市的机遇之策,更是东西两岸城市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部署的共同答卷。

从国家战略实施到全省谋篇布局,从“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到省委“1310”等具体部署,奔腾向前的时代潮流,打开了解放思想这个改革开放的“总开关”。

今年2月,省委书记黄坤明到中山调研时,对中山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出部署,要求中山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

在去年深圳、中山两市主要领导进行高规格座谈后,今年5月,深圳市市长覃伟中率队赴中山考察交流,明确深圳将发挥深中通道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建立健全以产业协作为重点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深化与中山务实合作,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深圳市诚亿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亿”)车间。企业产业基地即将搬到中山。 记者 刘万杰 摄

征程波澜壮阔,伟力气势磅礴,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融合发展的动力,一浪接着一浪,自上而下,层叠推进,深圳与中山的交流日益密切。此次两市联合招商,是大势所趋的示范之举,释放出坚定不移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强烈信号。

唯有心怀彼此,方能“无问西东”。不论是深圳把产业触角延至中山战场,还是中山把招商舞台搬到深圳“客厅”,注定都是主题鲜明的“双向奔赴”。

【二】

“早上从深圳买一杯热咖啡,到中山还是热乎的。”央视记者描述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的变化时举例说道。

24公里,约20分钟车程,一条通道带来的变化,生动如此,但却不仅如此。

一体化效益实现程度大小,取决于融合的深度,融合程度越深,实现的整体效益就愈大。深圳的“西协”发展战略,为两市合作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中山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一体化”,加快推动与深圳的融合互动发展。

道虽迩,不行不至。推进深度融合,目的是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2年10月,深圳、中山两市政府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经过全方位、各层面的紧密对接,两市达成首批44个合作事项,4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深中通办”,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两市“水陆空铁”全面发力、“四网联动”,深入实施交通一体化,推进深中交通无缝衔接。此外,中山全力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建设十大主题产业园,重点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截至今年6月下旬,中山通过“工改”拆除整理了超过2万亩的低效工业用地。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中山还依托翠亨新区,规划总面积66平方公里土地,与深圳共建深中经济合作区,建立健全以产业协作为重点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当前,中山正全力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 图为位于中山小榄的粤深·湾区智谷项目。 记者 刘万杰 摄

28日当天,深圳与中山的全方位对接,又更进一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签订交通一体化框架协议,将推动两市在港航、航空、物流、轨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构建一体高效的现代化双城综合交通体系;宝安区与翠亨新区签订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两地将聚焦产业协作、交通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规划协同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显然,深圳、中山两市已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融合发展“骨架”,由点到面、互为依托、资源共享,各自把明天写进彼此的“将来时”。

万事已俱备,东风扑面来。深圳与中山,做足了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准备。充满共识的努力,终会收获“1+1>2”的成果。

【三】

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软硬联通打造的是营商环境,但推进的主体是企业,根基和成效在市场。

深圳与中山,在产业上的互补与镶嵌,早已埋下伏笔。去年,深圳提出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旨在培育8个未来产业,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此后,翠亨新区明确提出构建4+X产业发展体系,相关产业与深圳重点规划的产业方向不谋而合。

位于深中通道桥头的中山翠亨新区。 记者 易承乐 摄

春江水暖鸭先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沐浴着一体化融合发展东风,进行新的探索。高端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新益昌,在深中通道两端布局,构建两翼齐飞新格局;上市公司乐心医疗,在深圳设先锋队、在中山建大本营,打造“深圳研发、中山生产”产业联动模式……

联合招商大会上,来自深圳、中山的120家企业成为主角,其中包括外资、专精特新、制造业龙头企业代表。显而易见,企业的加入,让产业招商的吸引力更强了,项目落地的选择更多了,这必将为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提供更多机会,为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创造良好条件。不同于传统招商模式的是,联合招商还将带来更为深层次的变化:一次招商,将同步实现产业链跨区域的“锚点定位”和整体升级,优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让两座城市的产业肌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深中联合招商大会现场。 记者 夏升权 摄

深中联合招商,打破了地域束缚,跳出了空间概念,必将成为中山招引项目和高端要素的金字招牌。“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模式将助力中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中山就等于投资深圳”的愿景正日渐清晰。

产业的高度协同,是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远观近鉴,广佛同城化模式下,万亿佛山已经崛起。去年,《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两市要共筑协同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扇崭新的大门已然打开,只要坚持以“深圳所需、中山所能,深圳所长、中山所用”为出发点,中山必将打开一方不同以往的新天地。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中山需要摒弃守的心态、振奋创的精神,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做好融文章、激发融动力,迎向生机无限、海阔天空的明天。

 

【出品】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统筹】郭锦润
【主笔】隋胜伟


编辑 唐益  二审 黄凡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