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朗街道的湿地生态系统里,
来了一批夏候鸟。
它们从北方来到这里,在5月—7月,
都是繁殖期。
日前,“自然一点”工作室成员在做自然观察时,
发现了一批须浮鸥和黑翅鸢已到南朗“签到”。
镜头里,这些野鸟或翱翔,或捕食,或嬉戏,
构成一幅生动的湿地生态图。
01 一批须浮鸥到南朗湿地签到
黄昏时,路过一片湿地,一群须浮鸥正在池塘上空翻飞着,忽上忽下,灰白相间的羽翼交替呈现着,仿佛就是一幅清清浅浅的水墨画。
本来是要赶着回家的,我们在野外站了一整个下午,已然腰酸背疼。面对一群并不多见的夏候鸟,我们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汽车停了下来。
黄昏里,夜色从远方的山峦一点一点地渗透了过来,试图一口一口地吞噬着光线。我们的镜头也一点一点地暗淡,好在我们的行动如野鸟般迅捷,三下五除二就捕捉了须浮鸥许多捕食、嬉戏各种生动的画面。
须浮鸥也是湿地野鸟,夏季来到岭南地区繁殖。我们这次遇见的一群须浮鸥频繁地在池塘上空振翅飞翔,整个动作轻快而有力,有时候还会保持在一定高度悬浮着,大概五六秒之后,再扇动翅膀,往更高的天空上升,打个旋,又回到原来的高度。
池塘里,水泵正在打转,不断地给鱼打氧。好几只白鹭居然就停在水花四溅的水泵上。它们岿然不动,任凭水花落在身上,让人怎么看都觉得,那是白鹭在洗澡。
白鹭在下,须浮鸥在上,组合成湿地的一帧风景。黄昏里的池塘热闹非凡,我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这一片湿地,生怕错过什么。
耳边不时响起须浮鸥短促而干涩、沙哑而断续的“唧唧”声或“嘎嘎”声。更有一只壮硕的须浮鸥越过我们的头顶,往马路另一边的河道飞去。我的目光被牵引了过去。没料到,它只是到河道边打了个转,翻了个身,又回到了池塘上空。
“须浮鸥捕到虾了。”科普老师通过镜头看得一清二楚。我举着望远镜也追了过去,只好看见一只须浮鸥刚从水面腾地飞起,嘴里的虾仍然在挣扎着,显然一切都是徒劳的。
趁着夜色还没完全铺下来,须浮鸥在池塘上空寻觅时机捕食,这是它们的晚餐时间。须浮鸥的食谱里,既有小鱼、小虾,也有水生昆虫,是湿地生态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这个时节正是须浮鸥的繁殖期,一般会持续到7月底。它们常常结成群,一起营群巢。
有意思的是,须浮鸥的巢只是搭在开阔的浅水湖泊里,又或者是河道边的芦苇沼泽地上。巢为浮巢,且飘浮在水中植物里。不过,倒也不必太担心,浮巢并不是“漂流瓶”,绝不会漂荡到远方。那是因为须浮鸥在筑巢时,会用干草或芦苇将巢与水生植物绑在一起。这样的巢,自然不容易被风吹走,被浪卷跑……
显然,须浮鸥是群居野鸟,喜欢集成群捕食,就连筑巢繁殖过的也是“集体生活”,时常见到的场景是十几二十个浮巢毗邻而居,就像海岸边一艘又一艘渔船,彼此疏离,又互相依靠,渐次形成一个小小的村落。
夜色已裹住了池塘,我们这才收拾拍摄设备打道回府。与蟑螂老师约好了,过一段时间,就到河道边的芦苇丛里,又或者湿地的浮萍上寻找须浮鸥的巢,但愿有好运气,能够遇见更多的巢,看见更多的须浮鸥,窥见大自然更多的秘密。
02 黑翅鸢悬停在黄昏的天空里
在湿地上空,我们还发现了一只悬停着的黑翅鸢。跟须浮鸥一样,它们也是岭南地区的夏候鸟。
湿地的不远处,就是入海口。黑翅鸢喜欢出没在海边,有时候还被归为“海鸟”,只不过,比起其它海鸟,黑翅鸢凶猛多了,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猛禽。
一开始,黑翅鸢距离我们太远了,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并不太清晰,好在它悬停的时候,似乎是风将它往我们的头顶吹,于是渐渐地近了,近了……
镜头里的黑翅鸢的上翼面有着灰色飞羽和黑色覆羽,下翼面也有黑色飞羽和白色覆羽,整体呈现为黑、灰、白“三色系”。这只成鸟的虹膜是红色的,闪烁着犀利的光。要是幼鸟,它的虹膜多是黄褐色,似乎看起来温和了点。
此时,黑翅鸢已长时间悬停在空中,也并没有发现它往地面俯冲,许是没有目标猎物。它振翅悬停的动作轻盈如燕鸥。
仔细观察的时候,我才发现,黑翅鸢在空中并非闭目养神,而是不断地转头,似乎是在寻觅猎物。它暗红色的眼睛锐利,整个脚爪微微下垂,仿佛做好了冲刺扑杀的准备。
黑翅鸢偶尔也会聚小群生活,但更多的时候,似乎是孤单地悬停在空中,又或者歇息在大树树梢和电线杆上。晨昏间,黑翅鸢觅食较为活跃,田间的鼠类是主要食物,偶尔也会袭击小鸟、昆虫。在一些场合,偶尔还会看到黑翅鸢勇斗蛇的惊险画面。毕竟,居高临下的黑翅鸢胜算更多。
【出品】中山日报自然一点工作室
【策划】何腾江
【文字】何腾江
【视频】陈嘉卉
【图片】陈嘉卉
编辑 何腾江 二审 黄启艳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