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丨迈向市场主体年增10万新阶段,对中山意味着什么?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中山+ 政前方工作室 发布:2023-05-26

5月20日,一场规模盛大的“稳就业 促发展”珠三角片区大型招聘嘉年华在中山举行。大湾区近500家企业带来万余个就业岗位,与求职者形成“双向奔赴”。招聘会专设10个人才驿站,为省外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保障,同时配套“粤菜师傅”创业集市,让应聘者体验地道的中山美食……一位广州企业负责人感言,这样的氛围,感觉像来到了“淄博烧烤”。青春气息与人间烟火气交汇,成为一座城市生机活力的最好见证。

“稳就业 促发展”珠三角片区大型招聘嘉年华现场(资料图片)。 记者 黄艺杰  摄

历经三年疫情考验和外部市场环境的重重挑战,城市的健康肌体,正在逐步恢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山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同比增长11.95%;以10万户为单位,中山市场主体达到30万户的时间是2016年3月,40万户是2019年7月,50万户是2021年9月。从30万户到60万户,每增长10万户分别用时3年4个月、2年2个月、1年7个月。用时越来越短,标志着中山加速进入年净增市场主体10万户的发展阶段。

这一显著变化,意味着什么?内因、驱动力何在?怎样更好地迎接新阶段的到来?

(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市场主体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城市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中山市场主体持续增加的同时,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特点。2022年底,中山市场主体达57.83万户,同比增长12.54%,比2021年底净增长6.4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在全省居第七位,增速居全省第四位。今年4月,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4149户,其中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企业增速远大于个体户增速。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看好中山,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新鲜血液。

中山城市风景(资料图片)。  记者 夏升权 摄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经济,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市场主体结合自身实际,调整战略策略,优胜劣汰、新陈代谢,都是客观存在。近年来,在保持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山也有小部分企业外迁。究其原因,有的是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有的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需要,重新调整规划布局。

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山迁出企业2653户,其中2223户为建筑业企业,占比达83.8%。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类轻资产类企业的注册地通常随业务变更,属于正常的市场主体迁移。更值得关注的是,迁出的制造业企业为90户,而同期从外省市迁入中山的制造业企业为153户,净流入63户。

从企业迁出地看,前五位分别为广州1077户、深圳707户、东莞198户、佛山121户、梅州106户。明显看到,中山外迁企业,更多是把广深莞佛等一线、新一线城市作为下一站,而非简单的腾挪。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中山亟需加快提升发展能级、产业层次,改变相对落后的城市形态,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附力,防止“虹吸效应”。

除了正常的企业迁移之外,也有不少外省市企业,选择在中山投资布局,比如今年一季度落户的中创集团百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三花控股集团南方总部基地等。这类龙头、链主企业,会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进驻,这也是中山近年来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的重要原因。

4月2日,三花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配件生产基地动工建设(资料图片)。 记者 夏升权 摄

此外,还有一种趋势不应忽视,那就是“企业回归”。去年以来,包括欧普照明、建华集团等,一批历史上因种种原因外迁的企业选择归来,成为中山城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代言人”。

(二)

梳理2022年国内城市的市场主体变化情况会发现,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减少的不在少数,南京、宁波、苏州、青岛等创业型城市,市场主体增速也都低于10%。相比之下,中山在经济总体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可谓来之不易。这其中,中山走对了“最关键的一步”。

多年来,由于土地碎片化严重,相当部分企业用地需求得不到解决,只能租赁厂房进行生产,一些企业因土地问题而迁出中山。比如东凤镇,4家企业因没找到合适的厂房扩张生产而外迁;比如黄圃镇,全镇60%工业用地承载低效园区,60%的规上工业没有自有厂房。长此以往,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将受到极大挑战。

为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去年以来,中山举全市之力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工改”已为全市腾出超1.8万亩工业用地。产城空间得以重塑,转型动力重新焕发,广大市场主体,有了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一些此前濒临“无地可用”的镇街,不但有了喘息空间,更找到了突围破局的方向。据统计,已有近200家本土企业通过“工改”完成了增资扩产,约140家企业被招引入新园区。

黄圃大岑片区已整理出可公开出让连片工业用地(资料图片)。  记者 文波 摄

拆掉低效破落的旧笼子,换成现代化的新园区,更多市场主体有了安适的落脚地。黄圃大岑片区,近千亩政府收储连片土地整齐排列。在此地经营了23年的雪乐电器,1年前拆掉低效厂房支持“工改”,此次通过购地投资项目方式再次回归。5月25日,新项目正式启动动工建设,锚定未来长期发展竞争力。

对于“个子长大,衣服显小”的企业,“工改”帮助企业就地增资扩产,产业成长烦恼迎刃而解。今年3月,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拍下小榄“工改”第一宗政府收储集体用地公开出让地;4月上旬,投资超10亿元的华帝厨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动工,将打造“灯塔工厂”。工业重镇小榄,近十年来没有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的局面,就此改写。

4月8日上午,华帝厨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举行,标志着该项目落地动工(资料图片)。记者 余兆宇 摄

“工改”是双向行为,保护、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尤其重要。在南朗工业园连片改造中,翠亨新区“工改”专班推出“腾挪管家”服务机制,规上企业、产业链配套及成长型优质企业,均得到妥善腾挪安置,等待焕发新生。作为大湾区的一颗明珠,翠亨新区正依托“工改”,加速向“黄金内湾”新支点蜕变。

“工改”同时,中山聚焦产业用地的有效补充途径,从有限空间中最大限度挖潜,把最优空间让给产业。规划层面推动超5500亩商住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出台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支持政策,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继3月30日首次推出全球挂榜招商项目后,5月24日,中山再次推出10宗百亩熟地挂榜招商,总面积近2400亩。其中,中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933亩工业用地,由500亩商住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与旁边400多亩工业用地无缝对接,形成连片工业地块,为中山近年来推出的最大连片工业熟地。虽然地价直接“损失”超过30亿元,但却收获了大湾区极为稀缺的近千亩工业熟地,具备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必要条件。

中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933亩工业用地,为中山近年来推出的最大连片工业熟地。 记者  夏升权 摄

今年一季度,中山GDP总量达到857.95亿元,同比增长5.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3.1%,实现“开门红”。实践证明,只要不遗余力优环境、拓空间,把对的事情做对、把好的事情办好,市场主体就会给出正向反馈。

(三)

迈向市场主体年增10万新阶段,对中山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当前市场主体的经营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我们做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霜雨雪经年累月的洗礼,让市场主体更懂得“逐水土而居”。对于中山来说,如果“土”是土地空间,那么“水”就是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能够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推进“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坚定不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党委政府无私高效、贴身服务企业,已形成一种气候、一种营商文化。在一次次“用脚投票”的时候,“中山速度、中山效率、中山热情”,为企业家们所津津乐道,成为他们投资选择的关键砝码。

市民在中山国际人才港办理业务(资料图片)。 记者 冯明旻 摄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部分市场主体遇到一些超预期的新情况、新困难,党委政府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产业生态,保证市场主体的潜力和韧性。

要更加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发展的基点落到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是一座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实体经济的“躯干”立起来、壮起来,才有市场主体的“枝繁叶茂”。

要更加坚定不移提高服务效能。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各种不合理限制,让市场主体办事的手续更少、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打造规范、便利、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待遇和公平竞争,增强民间投资活力、创造力。

要更加坚定不移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城市产业空间好比池塘,市场主体好比鱼儿。鱼多了,需要更大的池塘;池塘大了,才能把鱼养多养好。作为突破土地瓶颈、拓展产业空间的“华山一条路”,“工改”的必要性已自不待言。要更进一步统一思想、集思广益,通过“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把这件大事办好办成,让更多鱼儿在中山经济浪潮中自由游弋。

要更加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招引落地“两手抓、两手硬”,防止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通过引导绿色发展解决“散乱污”问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制造业竞争力。结合中山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实际,引导企业“大手拉小手”,做大做强“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厚植共生共荣的市场生态。

【出品】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主笔】郭锦润 黄凡 隋胜伟 徐世球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