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我们的耳际,
总有几声“咕咕——咕”的鸟鸣声。
那是珠颈斑鸠的声音。
珠颈斑鸠是留鸟,不仅出现在村庄里,
还时常出没于城市公园或者居住小区。
近距离观察一身褐色的珠颈斑鸠,
很快就会发现,它的颈部至腹部沾着粉色,
颈部两侧则为黑色,周围还布满了白色斑点,
像镶满了一点一点的“珍珠”,尤为打眼,
正因此而得名“珠颈斑鸠”,多多少少有点“贵夫人”的模样。
01 春天里的珠颈斑鸠

春天里,时常有雾。一天,一大早,我站在阳台,张望着,楼下的树木蒙胧,已然看不清枝叶。
时候尚早,晨雾浓得化不开的样子,洒下来的,仿佛就是一层又一层的薄纱。望远镜里的城市楼群,始终朦朦胧胧,只露出楼群的顶部,有一种虚无飘渺般的唯美,宛如仙境。
连续几天的阴雨之后,受暖湿气流的影响,出现了“回南天”现象,让人难受。
好在一个多小时过后,太阳就出来了,雾渐渐散去。下楼观鸟。树呀草呀,一下子就闪亮了起来,仿佛有了生机。
别墅区边上有一棵小株凤凰木,上面栖着一只珠颈斑鸠。我的脚步已渐渐趋向凤凰木,但它似乎没有起飞的意思,望了望我,似乎点了一下头,好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目测了一下,我们的距离好像只有十来米。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一只珠颈斑鸠。它的整个羽色干净如斯,让人觉得舒爽。
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一直往前走,好像已经走到了它的“脚下”。这时,珠颈斑鸠才展翅起飞,飞往另一棵大树。就在它起身的瞬间,翅膀拍打了一下枯枝,枯树就断了,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我举着望远镜,一直跟踪着珠颈斑鸠。望远镜里,一下子出现了好几只珠颈斑鸠。仔细一数,5只。
这是我第一次在同一棵树同一时间发现的珠颈斑鸠群体。加之早上在其它树木上发现的另3只珠颈斑鸠,意味着我的小区里居住着将近10只珠颈斑鸠……
也许,随着观察的日渐深入,我始终相信,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珠颈斑鸠。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像大自然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一样,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秘。
02 夏天里的珠颈斑鸠

第二次见到它,是下过一场夏雨后,我跟蟑螂老师在紫马岭公园做物种观察。当时,并不奢求会遇见什么特别的野鸟,毕竟城市公园里人来人往,有时候人声还盖过鸟声。
“看见了特别的鸟,这是运气;没看见特别的鸟,就拍常见鸟,也好。”这是蟑螂老师的拍鸟心得。他拥有着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融入自然,多好。
正说话间,远处的吊瓜树树顶的一段横出来的枝条上,竟有一只珠颈斑鸠雄鸟对着雌鸟不停地叩首,一连叩了好几下。
“抓紧拍!”我提醒道。可是,不急不躁的蟑螂老师调整好三角架,架好相机,雄鸟早就停止了这卑微的动作。
观察珠颈斑鸠在野外求偶表演,是一大乐趣。大多数的时候,雄鸟为了博得雌鸟的欢喜,时常跟在雌鸟的后面,一步三叩首,时而发出“咕咕”之声,低沉而急切……又或者疾步走到雌鸟的前面,“舞”个不停。
我们站在草坪里,举着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对珠颈斑鸠的一举一动。它们的颈后有一块扎眼的黑白相间的斑点,颇像披着一款珍珠披肩,像极了“贵夫人”。
03 秋天里的珠颈斑鸠

秋天里的一天,午间的阳光格外亲切。我下楼去寻鸟,果不然,那只珠颈斑鸠又在楼下的草地啄食。我与它的距离不足十米,它似乎并不惧怕,不停地啄食着落在地面的果实。
我在望远镜里看得一清二楚。它的头、颈都是粉红色,前额的羽色稍淡,呈粉灰色。颈上的清晰且密集的白色斑点,夹杂着黑色,最为打眼。
我们就这样“面对面”站着,大概十多分钟过去了,珠颈斑鸠起飞,往小型广场的紫荆树上飞了过去,将整个身子隐在树丛里。
我追了过去,蹲在广场的角落,通过望远镜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旁边并没有发现其它鸟,也没有发现第二只珠颈斑鸠。这一只珠颈斑鸠,我已经观察了好几个月,似乎一直生活在我的小区里,时不时就听见它的鸣叫声。
就在这时,我放下望远镜的瞬间,似乎远远的,听见了鸟鸣声。根据我少许的经验,就是珠颈斑鸠的声音。
“也许,它的伴侣就在不远处,藏着。”我这么一想,自觉不自觉地抬头,在小区里的任何一片小树林寻找声音的来源。
珠颈斑鸠雌雄相似,我并不能分辨出来。只是想当然,附近还有一只珠颈斑鸠。事实上,我持续观察了大半年,在小区里只发现了一只珠颈斑鸠。
于是,我又举起望远镜,仔细盯着珠颈斑鸠。这一下子,我终于看清楚了,声音原来就是眼前的珠颈斑鸠发出来的,“咕咕咕、咕——”声,轻柔的,或为三声,或为四声,最后一声明显拖长。
差一点被骗。
04 冬天里的珠颈斑鸠

到了冬天,小区里很多树木都开始落叶了,留下了光秃秃的枝丫。像凤凰木、鸡蛋花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它们的枝丫孤零零的,指向了天空,却静默无言。
冬天的这些树木,一定很孤独吧?我想。
这时,我却发现,原来小区里居住的野鸟居然这么多。
这个“多”,并非是物种的多,而是单个物种里的数量之多。
从夏天开始,我似乎经常听见珠颈斑鸠的声音,却始终寻不着它的身影。后来在我的楼栋旁的树丛里发现了它的身影,而且只有一只。
但是,在这个冬天,我却发现了七八只珠颈斑鸠,时常停在游泳池边上的树枝上。这时候,树叶一天比一天少,珠颈斑鸠似乎藏不住了,全“露”了出来。
每每我举着望远镜观察珠颈斑鸠的时候,也许它早就发现了我,于是展翅起飞,往另一边的樟树上“藏”了起来。
好在樟树的叶子还茂密着,一般的路人都不会发现珠颈斑鸠的踪影。每次站在树底下举着望远镜观察珠颈斑鸠的时候,邻居都觉得莫名其妙:“树上哪有什么鸟呢?”
“珠颈斑鸠。”我尽量压低了声音。
“哦,哦,还真是有呢。鸽子来的吧?”
“珠颈斑鸠。”
“怎么这么像鸽子?”邻居一脸的疑惑。
“确实很像。它们都是鸽形目,像亲戚一样。”我仍然举着望远镜,关注着珠颈斑鸠的一举一动。
【出品】中山日报自然一点工作室
【策划】何腾江
【文字】何腾江
【视频】陈嘉卉
【图片】陈嘉卉
编辑 何腾江 二审 黄凡 三审 徐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