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点 | 秋高气爽,去山野深处看又萌又飒的跳蛛和守门的小蜜蜂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 发布:2022-10-27

[点击视频↑↑↑]

— ※ ※ ※

秋高气爽,天空澄净

这些天,难得的天气晴朗

到山野里走一遭

总有意外的收获

渐入深秋,许多虫子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这一次的科普观察活动,“自然一点”工作室团队深入山里

倒是发现了

这些蜘蛛也好,蜜蜂也好

还有许多蝴蝶和豆娘

仍然活跃在山野

科普老师说了

到了冬天,山野的虫子就越来越少了

要等到明年的四五月

才有虫子成群的壮观景象

 

 01 蜘蛛不是昆虫,八条腿可以同时干活

▲ 秋日里的斑络新妇蛛

刚刚进入蒂峰山,在公园门口不远处的台阶上,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挂在半空中。网的一端,是从旁边的松树的主干挂下来的,另一端则挂在松树的枝条上,还有一端扯到树的另一边的草丛里,最后有一端则粘在台阶边的石墩上。

这是上午九点多,阳光灿烂。从树顶筛下来的阳光打在网上,一只蜘蛛正趴在网的一端,坐等食物送上门来。

“斑络新妇蛛,经常在树林间、林缘或公园内结网。”同行的科普老师对着蛛网一边拍摄一边解释道。

“什么蜘蛛?”我一时听得不太清楚,蜘蛛目有很多的品种,也很难记得全。

“斑—络—新—妇—蛛。”科普老师一字一字的咬文嚼字,我一笔一划地记在笔记本上。

▲ 斑络新妇蛛夫妇

斑络新妇蛛属于肖蛸科,络新妇属的一个物种,尤其是雌蛛的背甲有一对角状突起,不同于棒络新妇蛛。

一旁的孩子调皮,用手将石墩上的网一挑,网的一端断了线,整张网就失去了平衡,往上一缩,飘在半空中。斑络新妇蛛一惊,在网上不安地爬来爬去,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张网算是彻底废了。”科普老师告诉孩子,“斑络新妇蛛要在大白天重新织一张新网,鸟儿很快就发现了它,这下子可危险了。”

“这样的话,鸟儿就有东西吃了。”孩子反驳道,似乎也挺有道理的。

自然万物,总是一物降一物,优胜劣汰,不是吗?

模仿蚂蚁的狭蚁蛛

下午在地豆岗坑水源保护区的土路边,我们在一株杂草上看见了另一种蜘蛛——跳蛛。

“这是什么蜘蛛?”科普老师正对着一只“小不点”拍个不停。我凑了过去一看,这个“小不点”的体长顶多就七八毫米,整个身子又短又粗,且略显扁平,正在杂草上晒“日光浴”。

“跳蛛!”科普老师说,它有可能是要求偶了,将晒“日光浴”,是希望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依靠紫外光使自己变得更“性感”,以吸引雌蛛。

“怎么没发现它的网呢?”我一问,却差点闹出了笑话。

“跳蛛不织网,游猎型的,跳功不得了。”科普老师继续“科普”,“它是唯一一种视力能与人相匹敌的蜘蛛,看见食物之后,就会绕到食物附近,然后蹦跳过去,一下子就将食物捕住了。”

原来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蜘蛛,自然里总是会给人惊喜,不是吗?

▲ 寻找食物的多彩纽蛛

 ● 自然课堂 ● 

蜘蛛不是昆虫,它只是节肢动物,有着八条腿,可以同时干活。像跳蛛,因为步足强壮,又善于蹦跳,因而得名。

跳蛛科是蜘蛛目中最大的科,全球约有3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种类较多。但是,跳蛛由于身体较小,且多是藏在山野间,并不太容易发现。

要是认真观察,在面对面看着一只跳蛛的时候,有趣的是,它也会瞪着一双大眼朝你看,这就是所谓的“大眼瞪小眼”吧。跳蛛的这双大眼其实就是主眼,位于头部的前中部,用来感知大小、颜色和形状。它还有六只副眼,在于侧面,主要用来监测物体的移动,真是“眼观六路”呀。

 02 工蜂守着蜂箱的门,差点闹出了笑话

▲ 守门口的小蜜蜂

在进入地豆岗坑水源保护区的路上,有人在路边养蜂。蜂箱就搁放在一块石墩上,看似是极为随意的。

科普老师似乎对任何一只昆虫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见什么虫拍什么虫,从来都不会放过。

有时候,我总是会错过,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怎么也发现不了昆虫界的美,真是汗颜。

“看到了吗?这些工蜂在守门。”科普老师不断拍摄的时候,还不忘给我传授科普知识,“它们在不断的抖动翅膀,似乎是已经闻到了我们的汗味,感受到了危险的信号。”

我也蹲了下来,仔细观察这些蜜蜂的行为。

只见蜂箱的入口,只有一个小口,扁扁的。入口的高度似乎只能够容得下它们的身体,好在宽度算是长,目测一下,要是排成一支队,似乎可以容得下五六只蜜蜂同进入巢。

因为是密封的蜂箱,我们并不能观察到巢里的世界。在我们拍摄的时间里,我一数,似乎有7只工蜂一直守在门口,一会儿趴在门口,一会儿飞起来,绕几步,又回来,忙上忙下的样子。

这时,一只胡蜂果然来了,在蜂箱边上飞来飞去,引得这些工蜂一阵骚动,如临大敌,排成一列,紧紧地守着入口。而有一只蜜蜂也许是从外面回来,刚准备落到封箱的边上,结果遭到了其他工蜂的驱逐。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科普老师在一边笑着喊了起来。好在工蜂们很快就发现了,原来是“自家人”,真是差点闹出了笑话。

“为什么会摆乌龙呢?”我不解道。

“也许是气味出了问题。”科普老师解释道,我们的气味弥漫在空气里,加上刚才过来准备偷袭的胡蜂扰乱了气味,导致这些工蜂过于紧张……

看来这个门卫工作也不容易呀。

▲ 守门口的小蜜蜂

前段时间,我们还观察到蜜蜂在花丛里采蜜的样子,仿佛一个在土地里刨土的孩子,专心致志,目光全聚在花丛里,以致一只蟹蛛偷袭了,才反应过来……

此时,一切都迟了。


外出采蜜的蜜蜂,多是工蜂。巢里的女王并没有发号施令,这些工蜂却没日没夜地采蜜。工蜂不休不歇地从早忙到晚,在花丛间采呀采,完全是自动的努力。

蜜蜂社会是一个母性中心的氏族社会,每个成员各司其职,默默奉献,为蜜蜂的种族付出,毫无怨言。

▲ 采花蜜的小蜜蜂

有趣的是,在蜜蜂社会里,有一个懒汉,那就是雄蜂。一到夏天,雄蜂也会飞到巢外,但是并不采蜜,颇有一种“游手好闲”的样子。而密密麻麻的蜂团里,总有一只最大的蜂,它就是蜂王,是这个巢的最高领导者。事实上,这只蜂王似乎谁也不领导,它只是一架产卵机器,巢里的蜂,全是蜂王的子女。

这么一个庞大的组织,全靠一群勤勤勉勉的工蜂里里外外打理着。一开始,可能有人误解,工蜂也是雄性的,其实不是。这些工蜂,是生殖器退化了的雌蜂,于是只负责干活了。

工蜂似乎没有一刻是闲着的,有的外出采蜜,有的到河边运水,有的留在巢内,将同伴带回来的花粉扫落到巢里,还有的站岗,守护着巢,要是有什么外敌入侵,必将殊死保家卫巢。

 

▲ 辛苦了一天的蜜蜂,后足已经沾满了花粉

 ● 自然课堂 ● 

在蜜蜂社会,有一种现象叫分蜂。也就是说,当一个巢里装不了那么蜜蜂,而巢又不能再扩充了,就要分

时,旧蜂王会带走至少一半的工蜂,另起炉灶。而新的炉灶,此前早有工蜂提前外出选好了地方。旧蜂王带着成千上万的蜂团飞呀飞,场景颇为壮观。

这一个蜂团并不是一离开旧巢,就往新巢飞,而是像一团黑云,一会儿停在树干上,一会儿又飞往灌木丛里,似乎是在挑地方。其实不是。它们更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在这些地方玩够了,再飞往距离旧巢较远的地方,再在那里慢慢筑巢。


 



【策划统筹】何腾江
【文字撰写】何腾江  陈嘉卉
【视频/图片】陈嘉卉


编辑 何腾江  二审 黄凡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