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点 |“都市三侠”之野鸟观察记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 发布:2022-08-24


[点击视频↑↑↑]

时序已过了处暑,接下来便是白露。
太阳的直射点渐渐南移,暑气减弱,秋天的痕迹一天比一天浓厚。
地处亚热带的中山,
秋天的步伐似乎要迟钝一点,炎热天气的结束也要相对晚一些。
此时的中山,
许多野鸟南来北往,步伐似乎比气温要快一些。
抬头一望,
有一些野鸟已启程,匆匆北往,而南来的野鸟也在路上了。
不久,那些到南方越冬的野鸟,
会落脚在中山的大地上。
稍作休整后,
它们也会继续启程,往更南的南方飞去。
这些野鸟,我们叫候鸟。
也有一些野鸟,是城市的留鸟,
像麻雀、暗绿绣眼、白头鹎,
在中山一年四季都能见得到,难怪被称为“都市三侠”。


● 麻雀是留鸟,在崖口村一处电线杆上,停满了麻雀

从春天开始,
暗绿绣眼和白头鹎就开始忙上忙下,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
麻雀似乎就随意得多了,
每天只顾着在草地上找食的,什么时候都叽叽喳喳个不停。

“都市三侠”之麻雀


● 一只停在凤凰木上的麻雀正在挠痒痒,可爱极了

麻雀是留鸟,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村庄,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像如影随形的伙伴。

麻雀的上体一般呈棕色或黑色,且夹杂着灰褐色的条纹状,头像戴着一顶扁平的帽子。嘴巴又短又粗,呈圆锥状,嘴峰稍曲。

眼前的麻雀,似乎并不惧人。我在说话间,又一只麻雀从旁边的龙眼树上落了下来,跟另一只麻雀在抢食。一只扑下去,一只腾起来,像在打斗,又像在嬉戏。


● 一群麻雀在地面寻找食物,它们与大地几乎同为一色

这是一家由古朴的院落改造而成的餐馆,大半边的院落敞开着,种植着花草树木,成了鸟虫的栖息地。

饿是饿不着的,院落里有这么多的食物碎屑。两只麻雀居然在半空中打斗,翅膀拍打着翅膀,发出来的声音,在这个慵懒的午后,突然觉得有点动听。

我观察到的麻雀,多是蹦着走路,也许跟它的体型有关。我稍有留意就会发现,大凡体型较大的动物,都是迈步走的,像鸡鸭鹅,还有牛马羊。

麻雀为什么多是蹦着走,因为跳跃的时候,更为省力气,加之它们时常在树上活动。你想象一下,树枝交错着,要是迈着步走,说不定很快就摔跟头了呢。

后来也有认真观察过,麻雀也不是没有迈步走的时候。至少在无人打扰的时候,又比较悠闲的时候,麻雀也会迈步走,只是没迈几步,它又蹦着走,还真是神奇。


 ●  一只麻雀只顾埋头找吃的,另一只麻雀警惕地抬头张望

自然小课堂

麻雀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鸟类,又叫树麻雀。它们雌雄鸟外形相同,最显著特征就是黑色喉部、白色脸颊上具黑斑和栗色头部。

麻雀喜欢群居,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一共有五种麻雀,另外4种为家麻雀、山麻雀、黑顶麻雀、黑雄麻雀,它们比麻雀少见,生活环境也有不同。

“都市三侠”之暗绿绣眼

 
●  一只暗绿绣眼在刺桐花上觅食

暗绿绣眼鸟喜欢将巢搭在树梢上,远远望过去,像是一只精巧的草编吊篮。风一吹,巢在树梢一摇一晃,感觉就要掉下来的样子,看得我提心吊胆。

每年的三月至七月间,暗绿绣眼鸟就在树上繁殖,一般每窝会产卵三四枚。幼鸟出生后,亲鸟就下地捕捉幼虫来哺育,待幼鸟的翅膀长满了羽毛,它们就会离窝到草地上或灌木丛中学飞行。

夏天坐在龙眼树下,总有三三两两的暗绿绣眼鸟在枝叶间穿梭,时不时“滑儿,滑-儿,滑-儿””地叫几声,清脆而婉转。

它一身暗绿色,跟龙眼树的枝叶接近,想要找到它的身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许多时候只闻其声,却难见其影。

作为小型树栖性鸣禽,暗绿绣眼鸟小巧玲珑,身长顶多十厘米,加上它几乎是清一色地在背部披着暗绿色的羽毛,白色的胸脯和肚皮,赤红赤红的又细又尖的喙,自然好认。

其实,之所以叫它暗绿绣眼鸟,是因为它自有标签——一对玲珑别致、洁白细腻的眼圈,像是由巧匠飞针走线刺绣而成,活脱脱一幅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乍一看,又仿佛是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颇有学问。

还别说,暗绿绣眼鸟被誉为“文人鸟”,跟画眉、百灵、靛颏并称为中国“四大鸣鸟”,果然不简单。


 ●  暗绿绣眼在枝叶间穿梭,像一个小精灵


●暗绿绣眼将一颗枕果榕咬得稀巴烂

自然小课堂

暗绿绣眼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它们体形小巧,上身暗绿色,腹部灰白色,眼周有一圈白色绒状短羽,极为醒目。

它们是常见的留鸟,常单独或成群活动,喜欢在山林或灌木丛穿梭、跳跃。主要捕食昆虫、蜘蛛、小型蜗牛等动物,也取食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都市三侠”之白头鹎


●  白头鹎“叽叽啾”地唱歌,那是唱给秋天的最后一首挽歌

白头鹎的体长并不长,只有二十厘米左右,一个巴掌就能将它牢牢抓在手心。从背后望过去,全身都是橄榄绿,拖着长长的同样橄榄绿的尾羽。

正面望过去,头顶却有一撮黑褐色而富有光泽的羽毛,那是它的羽冠。羽冠后和眼后有一大块白色区域,延伸至脑后。就是这一块白色枕环,格外打眼,也格外容易辨认,人们都叫它“白头翁”。


●白头鹎有一块白色枕环格外打眼,人们叫它“白头翁”

这个雀形目的鹎科鸟——白头鹎,站在枝头,尽情地唠叨,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简直就是一个典型的“话痨”。

白头鹎的音节很单调,唱来唱去,还是那句“滴哩哩……”,又或者是“叽叽啾……”。

之所以有不一样的鸟鸣声,是因为白头鹎爱学习。它居然会说好几种“方言”——白头鹎喜欢学习其他鸟类的声音,或者模仿,或者窜改,变成自己的“腔调”。

白头鹎虽爱学习,却并不专注,学着学着,就跑了调。于是,不同的白头鹎往往都有不同的“口音”。


● 两只白头鹎站在陵岗村口的凤凰木上歌唱

熬到了深秋,秋雨开始没日没夜地下,气温早晚都开始凉了。白头鹎也将羽毛啄得越发蓬松,像穿上了一件件小棉袄。而后脑勺的那一溜白色的羽毛,也变成了一件雪白的围巾,站在光秃秃的苦楝树上,远远看过去,还以为是一团雪白的绒球挂在上面。

“叽叽啾——叽叽啾——”三五只鸣叫声简单又饱满的白头鹎对着空旷的天空唱了起来,它要说什么呢?

谁也听不懂,白头鹎还是一如既往地唱它的歌,附近偶尔有几只鸟附和一下,却终究也没有跟着继续唱下去。

挺无趣的样子,白头鹎却不管不顾,换一种声调,又在唠唠叨叨,恐怕真是“老”了。只是,谁也不知道,白头鹎单曲循环地唱着“叽叽啾——叽叽啾”,那是唱给秋天的最后一首挽歌。


●白头鹎虽爱学习,却并不专注,学着学着就跑了调

自然小课堂

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又叫白头翁,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留鸟。它们双翅墨绿色,头顶黑色。后脑勺的羽毛随着它们年龄增大,会从墨绿色逐渐变色白色,“白头翁”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它们主要的食物,农林业的害虫也是它们食谱中的美味。

“都市三侠”观察要点

1.麻雀的脸颊是白色的,眼眉下有一撮黑斑,是极为明显的。

2.暗绿绣眼的眼环虽然也是白色的,但头颅周围全是暗绿色,所以它的名字里带着“暗绿”两字,还真是贴切。

3.白头鹎从体型上,在三种野鸟中是“大哥大”,最明显的当然是头颅的一大撮白斑,远远就能看得见。

 


◆中山日报社自然一点工作室
◆策划/统筹:何腾江
◆文字撰写:何腾江  吴可量
◆视频/图片:吴可量
◆编辑:吴江舟
◆二审:陈慧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