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乡村来③ 南区曹边村:沧桑碉楼守乡愁,文化新风筑侨村
栏目:南区 来源: 发布:2021-11-2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开村于南宋的中山南区曹边村藏于湖洲山脚下,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岭南大屋、中西侨房等古建筑和碉楼。在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后,曹边村成为网红“打卡点”,但这个千年小村却不想当网红。

如今,曹边村里正在展开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就有17项。今年11月以来,为加快建设、转变工作风,村干部们在麻石巷里“行走办公”。他们用汗水浇灌、脚步丈量,与村民摸索出美丽乡村发展的“曹边小径”。

01


替村民着想 才能获村民支持

曹边属南区街道北溪社区。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村里时,与上个月相比,这里又变了一个样。

坑坑洼洼的入村道路,如今已经铺上沥青;炮楼周边稻田即将换上不同颜色的花卉,“网红款”观光栈道正逐渐成型;村口建有一个连片的停车场……每隔一段时间来到曹边,这里总能给你想象不到的惊喜。

张阿姨正蹲在自家门前,将木柴劈成一截截,然后放进村里统一发放的黑色木框里,摆得整整齐齐。她说,近年外来游客多了,村委要求大家注重村容村貌,村民们愿意配合,只有村经济发展了,大家才能真正受益。

村民的心事,正是村委的心头大事。此时曹边经联社党支部书记、社委会社长梁志国正在会议室里与工程负责人讨论项目进展。办公室里还是上世纪的乡村风,使得墙上那块白底红框的项目板尤为扎眼。

项目板上密密麻麻写满10多项工程的名称、投资、进展、负责人等关键内容:北溪社区乡村振兴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华立大街三线整治工程、华立大街地面改造工程……“这块板不够写了,我们现在的工程共有17项,去工地现场看吧。”从会议室走出来的梁志国,一挥手带着记者向外走。出了门的他,如同变戏法似的已带上了安全帽,拿着厚厚一摞的工程效果图。文创园就在村委会对面的安山巷,这里今后将成为村里的文化共创中心。“今后这里要有书屋、文化广场、村史馆。”站在工地上,梁志国向我们介绍着工程进展。

随着“打卡”游客多起来后,曹边面临着一系列“成长烦恼”。如停车位不足导致村道堵塞、村容村貌有待更进一步提升、餐饮住宿等配套不够,文旅业态不够丰富等。为此,村里先后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期、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开展的三期工程、17个项目中,包括村道“白改黑”工程、三线整治工程、整合村中的土地10亩建设停车场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文创园的建设。“不能仅想着当网红村,我们心里还要想着村民。也考验我们绣花的功夫。”梁志国说,曹边村期望通过文创园建设“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不仅让曹边更美丽,还要让村民从中受益。

02


做乡村工作,要能放、能收、能解释

随着建设项目逐个开工,村里到处都是施工队,要协调的问题千丝万缕。自从中山召开“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后,梁志国与北溪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军委等基层干部,除了日常必要的公务会务,腾出更多时间往村里跑,身子扑在项目上,逐家逐户听听村民对工程的意见和建议,监督施工队文明施工,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负责炮楼周边景观提升工程的专业监理工程师杨江说,村干部对工程项目的细节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解决问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施工发现的问题,只要反馈到村委,一两个工作日、有时甚至一天之内都会给予解决。他们的这种加快解决问题,促进了工程施工进度更快。”

转作风还要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我们既是美丽乡村建设‘施工队’,也是维护稳定消灭矛盾的‘消防员’。工作第一要有担当,第二还要有耐心、细心,第三还有冲劲,得讲究方式方法。能放、能收、能解释,肩膀还要够硬。”梁志国说,比如为减少外来车辆进村,村里整合自有用地修建停车场;对各通讯公司线路乱拉的“空中蜘蛛网”开展“三线”整治工程,这些说起来都是好事,可真正做起来却是麻烦事。有村民不愿把自己种在集体用地上的果树移走、有村民不愿意将收纳“三线”的盒子装在自家墙上。

这些工作,如果村委强制推进,“硬碰硬”会损害原本和谐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方式方法很重要。如迁树,我们动员家庭里年轻一代做父母的工作,同时承诺,果树迁移费用村委埋单。遇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碰撞,法与情的冲突,我们不能冷冰冰地告诉群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还要协助群众,共同商议,找到双方都满意的办法。”

03


干部“行走办” 村民“随手办”

沿着村路往里走,屋前屋后,村民们种满了村委发放三角梅、杜鹃花;柴木被整齐的放到了村委统一发放的柴架上。每天吴军委7点半从城区出发,8点到村里就开始了一天的“走村”。不仅要逐个项目现场巡查,还随时与村民们交流。

“吴书记早,看到你就对了。你过来看看。”经过新建街的邻里公园时,一头白发的陈阿姨看到吴军委,马上招手把他到拉到公园的一角。原来是这个公园施工后,建筑垃圾倾倒到在陈阿姨门前的果树下还没来得及清理。在曹边生活了大半辈子陈姨说,看到村里越变越美就开心。“尤其这两年变化特别大。我们家,以后推开门就是绿化公园。但建筑垃圾得及时叫人清理。”跟阿姨看了现场,吴军委当即表示,去找到施工队解决,“这里很快我们就会清理好。在邻里公园周边,我们以后还会继续修建一些花基绿化,做好工程配套和收尾工作。”

“吴书记,我们11月23日要举行第四季度的老年集体生日会,邀请您出席。”高月影退休后成为了曹边村一名志愿导赏员,也是老年集体生日会主持人。当天影姨一大早来到村委,特地邀请驻村第一书记参加今年的集体生日会,吴军委开心地接受了邀请。

曹边村老年人生日会已开展将近8年,每季度定期在曹边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举行。听到一些老人家反映腿脚不灵便,不便参加生日会,今年村委特地腾出位于曹边学校一楼的办公场所,交给老人们定期举行活动。“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日常的文体活动,村干部们总是细无巨细地替我们考虑。”高月影说。

吴军委说,通过转作风,要让村民跟干部的心相通,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梁志国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人文产地景”中最核心还是人。美丽乡村中最美的风景是当地群众因乡村振兴发自心底的笑容。“说一千道一万,转作风最根本是回答好‘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结束语


叮叮哐哐的敲打声、来来往往车轮声、干部群众求变的热切期盼,汇融成铿锵的建设协奏曲,成为这条静谧小村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磅礴动能。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陈慧
◆图+4、视频拍摄+/记者 冯明旻
◆视频后期/刘建满
◆编辑:唐益 
◆二审:查九星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4457人浏览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