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呼吸衰竭!中山这家医院靠“ECMO”上演生命奇迹
栏目:三乡 来源:中山+ 蔡伟强 袁睿 发布:2025-09-05

“是医生的精湛技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康复出院时,吴伯(化姓)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连声道谢。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运用“人工肺”技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位78岁慢阻肺老人的生命,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奇迹。

重症医学科团队全力抢救患者。

老人病危
常规抢救难破僵

前段时间,吴伯因反复咳嗽、咳痰加重且伴有食欲减退两天紧急来到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入院后,患者病情迅速恶化:感染持续加重,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当天,就被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全力抢救。

“患者入院时,已呈现出明显的呼吸衰竭迹象,常规氧疗根本无法维持其基本氧合。”重症医学科主任刘锦明回忆说。即便立即采用高流量氧疗,患者血氧水平仍难以维持在安全区间,严重缺氧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心脏骤停。

第二天,病情进一步恶化,医生果断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并连接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同时,团队尝试“俯卧位通气”,期望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用打开背部受压肺泡,改善气体交换。

然而,经过三天的全力救治,患者呼吸功能仍未见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仅在80%左右,呼吸频率高达近30次/分钟,体内二氧化碳大量蓄积,肺功能濒临崩溃。

“人工肺”紧急上线
几分钟扭转生死

面对生死考验,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为了吴伯最后的希望。7月28日,在对吴伯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并与家属深入沟通后,重症医学科团队毅然决定启动VV-ECMO,也就是俗称的“人工肺”。这是一种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体外膜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再回输体内的生命支持技术,能够在患者自身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暂时替代其呼吸功能。

ECMO启动,鲜红的富氧血重新流回吴伯体内。

团队熟练地从吴伯的颈部及大腿静脉置入导管,成功建立体外循环通路。随着ECMO 机器缓缓启动,血液开始缓缓流经“人工肺”,鲜红的富氧血重新流回吴伯体内。仅仅几分钟后,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就如火箭般迅速攀升至100%!

“那一刻,整个病房的紧张氛围瞬间缓解,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刘锦明说:“ECMO 不仅迅速纠正了患者的缺氧状态,更为后续的抗感染治疗和肺部修复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令人振奋的是,奇迹在三天后悄然降临:吴伯的血氧稳定在正常范围,呼吸逐渐平稳,炎症指标显著下降。肺部影像学检查也显示炎症吸收趋势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吴伯已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否已出现症状,戒烟都是延缓疾病进展最有效的手段。此外,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包凯莹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台风预警降级,明天复课!
64263人浏览   2025-09-08
全市停课!中山台风预警再升级
27488人浏览   2025-09-07
91∶64!广东队再下一城
原创 17586人浏览   2025-09-06
今日白露:愿有人与你相依
原创 15114人浏览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