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会 | 田野“飞手”梦
栏目:东凤 来源:中山+ 乡村照相馆 发布:2023-12-07

在年轻人林均堂的世界里,土地代表踏实稳固,天空则是对自由的向往。刚刚大学毕业的他,用自己研制的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勾通天壤、实现自我。

林均堂是土生土长的东凤人,从小心怀蓝天梦想,大学如愿以偿就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系统学习了无人机的架构、飞控等知识。还没毕业,林均堂就与朋友携手创业,在农业植保、光伏吊装以及青少年科普等领域,探索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

林均堂和他的无人机。

下田作业,上田研发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渐趋普遍,但对于无人机的要求仍需因地制宜。据林均堂介绍,他们刚开始做农业飞防时,使用的是一款八轴农业植保机。飞机风场比较大,水稻的植株又比较软,所以有些稻谷在喷药或施肥过程中会被吹塌。再比如,中山不少花木种植园使用传统的地走式植保设备,成本低,但效率和效果均欠佳,特别是为一些高大苗木喷药时,地保设备的喷洒范围难以够及树冠,不少种植户深受困扰。

林均堂和团队伙伴根据这些田野作业的“痛点”,废寝忘食投入到无人机的研制和改装工作中。他们首先变八轴为四轴,增强了无人机身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有效解决了吹塌水稻的问题;又改进了离心喷头技术,打破了农药喷洒高度的局限,同时提升了药物在叶片表面的附着力。

林均堂的大量时间精力,都花在了这张工作台上。

中山河网密布,稻田与鱼塘间布存在,分布零散,单一种植户的连片面积相对有限。“有些农户土地是不规则的,三角形五边形都有,这对无人机作业的精准性有很高要求。”不过林均堂觉得,年轻人返乡创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他们将继续从实践中寻找突破点,再用自己在思维与技术方面的优势攻克难关,全心致力于“下田作业,上田研发”的双线实践。他表示:“我希望我们做出来的飞机,不仅年轻人会飞,最好70岁的农户也能操作,这是我们的初心。”

聚焦青少年,希望培养更多人才

有次观摩广东省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时,林均堂发现参赛选手大多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很少看到家乡青少年的影子。事后,他作了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孩子都有学习无人机的意愿,但难以链接到优质的平台资源。于是,林均堂决定,在农田之外,也将他曾经的“蓝天梦想”种植到更多青少年心中。

林均堂和伙伴们把“蓝天梦想”带到校园。
在林均堂等年轻“老师”的带动下,中山不少青少年在国家和省级无人机比赛中获奖。

他走进校园,开设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发掘一批对无人机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少年。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林均堂和团队带领的青少年学生在“个人飞行赛”项目勇夺8个一等奖,在“模拟飞行紧急迫降赛”和“模拟飞行大飞机转场挑战赛”项目分别获得6个一等奖。其中,东凤镇小沥小学的向宇杰同学还在模拟飞行晋级迫降挑战赛中获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青少年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希望为无人机事业发掘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林均堂说。

 

 

【指导单位】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出品】乡村照相馆工作室
【策划/编导】谭桂华
【摄像/剪辑】刘万杰
【摄影】刘诗觉
【配音】罗杨鸿
【文案】谭桂华
【设计】朱冬晖


编辑 谭桂华  二审 隋胜伟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People enjoy May Day holiday in ZS
原创 13358人浏览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