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页的梦丨四季读书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 发布:2023-11-23

-小雪书单-

-梦-

《梦书》-(意)费里尼
《梦室》-(美)大卫·林奇
《小径分岔的花园》-(阿根廷)博尔赫斯
《梦宫》-(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哈扎尔辞典》-(塞尔维亚)米洛拉德·帕维奇

   

像梦的东西有:人生,电影,记忆,书写的故事,空间,雪。

电影是最像梦的艺术。天才导演费里尼不仅在他的底片里经常抖出梦般的现实,他还有一本《梦书》,是费里尼从1960年代末到1990年8月期间的梦境日记,400页的梦。这位伟大导演忠实地将他的梦境、梦魇和盘托出,内容荒诞离奇、百无禁忌,全面暴露造梦大师的梦境人生和隐秘思想。如同他的电影《八部半》,真真切切的噩梦以及全都是悬而未决模棱两可的“梦或是醒”。

《梦书》手稿版第93页、第389页

 费里尼

梦破从无迹可寻。梦常常是翻身即忘,或是一醒来便无可挽回地散落、消失。据说,费里尼是把本子放在床头,梦醒便马上记录,而且加入他擅长的漫画(早年做过漫画杂志的专栏漫画家),这是个理想的办法,使本来就难于用语言描述的梦、易于消散的梦变得直观。相信不少电影大师就是用电影拍自己的梦,费里尼常常这样做,把梦带进电影,而他敬仰的好友黑泽明的《梦》就全由梦组成,八个梦皆是导演潜意识里的恐惧与忧患。

都说拍电影就是做梦。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始终是一个独特的“造梦人”。他屹立影坛半世纪,当回顾20世纪的电影史时,已经无法绕过林奇。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再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大卫·林奇人生的每个领域都像梦境中的蒙太奇。他的一部回忆录与自传“合璧”的传记,恰恰取名《梦室》,抽丝剥茧式讲述电影的灵感来源与幕后故事。是怎样的“造梦空间”,终可通过《梦室》看个究竟。


-图片选自《梦室》(大卫·林奇/著)-

梦不需要解释。造梦者的想象力无所不能。所以,作家、艺术家都那么珍惜梦。另一个著名的钟爱梦的人是博尔赫斯,他喜欢收集的梦是朋友们的梦。这个做法想想都觉得有意思。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薄薄的一本却并不太好读的,可那里头奇思妙想横飞,与“正经”小说比,想象力不是一个量级。当中的一篇小说《环形废墟》,里头的魔法师通过梦境创造一个世间没有出现过的人。小说是用梦境写人类历史。这不是博尔赫斯第一个这么做,之前有乔伊斯,他的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乔伊斯想用梦境来还原、概括人类历史。但博尔赫斯很不喜欢,他于是重写《芬尼根的守灵夜》,写出一篇《环形废墟》,继续把梦和现实揉搓在一起,而结构精巧。

都会收集梦,《梦宫》作者是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伊斯梅尔·卡达莱,小说里说的是有机构专门收集民众的梦。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创立了梦宫,主管睡眠和梦,专门征集民众的梦进行归类、筛选、解析、审查并处理,一旦发现任何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的迹象,就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打击镇压。这是一个深刻的隐喻。小说主人公、梦宫主管马克-阿莱姆,他的库特舅舅在世时曾说:“在一个逻辑的世界里,它当然会显得荒谬,但在现实世界里,它相当正确。”

还有一部与梦有关的著名小说《哈扎尔辞典》,它开创了辞典小说的先河。作者是来自另一个东欧国家塞尔维亚的帕维奇。他在这篇小说本身独特的结构下加入另一条隐秘线索:哈扎尔人的原始宗教:捕梦者宗教。捕梦者能在不同做梦人的梦中跳跃,采集人的梦,由此反映自身文明的演变。这种“盗梦”的神奇,天马行空,自由飞驰,是梦中梦,谜中谜。

-文/阿占-

-你,四季皆可读-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日报社召开2023年度通联工作表彰会
原创 11587人浏览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