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丨四季读书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 发布:2023-11-11

-立冬书单-

-读一点史-

《香山记》-舒饭
《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鲁西奇
《漫长的余生》-罗新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罗新
《碌碌有为》《袍哥》-王笛
《10½章世界史》-[英]朱利安·巴恩斯

     

不知道宇宙为何物的人,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清楚生活目标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宇宙为何物。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寒来暑往是个过程,秋收冬藏是目标及结果。经历过程,也就要有一年之计的计。放在一个人的一生里,便是在人生的春天,以终为始,笃定地去把追求实现,久久为功。

我的朋友舒饭,顶着个大脑门,那里头装满了关于香山这个地方一切的一切。从前的从前那些大小人物的奇闻轶事,地方风物,脚踩的一块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或什么与之有关,他多数知道。这些归功于他长年的了解收集,博闻强识。这些年,他是一边收集一边记录书写,发在“至香山”公号那里。今年溢出“一点”来出了一本书《香山记》,我先从中间随意翻两篇,看得那个乐呵。一边又想,亏他什么都知道,还能像织网一样把零碎散逸的材料通过一些相关的线索织在一起,完整地把它们呈现出来,越看就觉得这个地方越有趣了。

比如《1929年,几万人到西山寺看夏洛特的网》,是他看到了香港《非非画报》1930年总第11期上刊登石岐西山寺一张蜘蛛结网的照片,这蜘蛛结网能结出英文字母,当时竟引来数万人前往观看。舒饭从一张旧照片和其图片说明联系到了E.B.怀特那本著名的《夏洛的网》(主角就是一只会结英文字母的蜘蛛),供图的石岐聚英照相馆是香山县第一家照相馆,于是又勾连出一小段中山照相馆的亲缘关系史。


丨此图就是1930年刊于《非非画报》的石岐西山寺蛛网照片,此网在当年就成了真正的“网红”点。(图片选自公号“至香山”) 

紧接着的一篇《1948年,中山人在看什么电影》,从悦来路的青年电影院1948年初放中国版《魂断蓝桥》说起,到现在孙文中路新华书店对面的中山电影院放了一出《小夫妻》,当中男主冯峰中山人(冯宝宝父亲),女主郑孟霞,唐涤生之妻;再到大庙下模范电影院上映张爱玲编剧的《不了情》,还有人民戏院上映了一部粤语片,主角是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说他当年还时不时来石岐演粤剧,他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1948年公映的《小城之春》(似没在中山放映),女主角韦伟即是中山人。《小城之春》在1980年代被香港金像奖评为百部中国电影的第一名。又接着从电影字幕说到电影翻译,说到当年上海滩比较有名的电影同声翻译有中山籍的卢燕,还有张爱玲的姑妈张茂渊。到了1948年最后四天,电影院在报纸一天登一句通俗的七言诗(藏头诗),最后,四句诗的首字组成元旦公映的影片《万家灯火》,这广告创意是绝了。看完全篇,那个眼花缭乱啊,最后还看得笑出了眼泪。

 
中山电影院及模范戏院
在报刊上登载的电影广告(1948年)
(图片选自“至中山”公号) 

就是这么有趣有料,这些历史碎片,舒饭主要是从当年的旧报刊读来的,全部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有依有据,舒饭把它们还原拼贴,使它们在今天得以在同一地点再现。读着不禁想,好在当年有记载,然后又想,好在这个舒饭把它们找出来了,不,是救出来了,并把它告诉我们。上月底,珠海的一个书店沙龙邀请阿饭去讲一个题目《怎样书写你的地方》,他在开头借了一段话说:每个人需要的,不仅是一块地面,而是一个地方,它只能在长时间借着人普普通通的日常俗事不断地生成。

是的,生成的就是历史。去年,理想国出了一本微观史学书《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鲁西奇,把零星的材料串连起来,拼接出一个名叫喜的秦朝基层小吏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一个卑微个体生命的若干面相,通过喜,还原了解一个遥远、陌生的世界和那儿的制度、体系。该书序言里说:历史学者的使命之一,就在于“在历史中发现人”……要将历史的“世界”“还原”为无数的人的世界,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的世界。

秦始皇陵所出文官俑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五年间迁陵县的守丞
(图选自《喜》)

有媒体概括:眼光向下,是如今历史写作的一大趋势。北大历史学教授罗新《漫长的余生》中选取的北魏掖廷的宫女王钟儿也是这样一个历史中的小人物。罗新几近穷尽所有相关的史料文献,使王钟儿的墓志不仅成为了打开她生命故事的一扇门,更由此开启了诸多像她一样被湮没、被掩埋的小人物的门:那些与她生命相连、相交、相同的小人物的故事,也借由她的经历,一一走上台前。

罗新的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里有一篇《历史学家的美德》,反思“求真”不是历史的美德,而是历史的本性,而历史学家的三大美德是:批判、怀疑和想象力。这三者更作为本书的副题。“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罗新在篇中提到,“历史学家为了现实、为了未来才去研究历史,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偏好。为了确保当前社会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为了看清楚我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这样,历史学家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话的方式参与现实,以保护我们的未来。”他以此统一回答学历史的人最怕和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历史有什么用”。


《冰嬉图》长卷局部
清,张为邦、姚文瀚,故宫博物院藏
(图选自《碌碌有为》)

微观历史研究的学者王笛,他喜欢从一些切面入手再书写到一个地方社会。他在《碌碌有为》里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给读者看到更多细节里的中国。学者广博的研究看得出知识非常全面。


丨熙攘的乡场茶馆。照片由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C.麦丹斯于1941年在龙泉驿拍摄。资料来源:格蒂研究所。(图选自《袍哥》)

王笛的另一作品《袍哥》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成都江湖海底》书影,成都刘双合刻版,1934年。
该书包含着丰富的关于袍哥早期历史的资料。
(图选自《袍哥》)

最后看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怎样对历史开玩笑。《10½章世界史》是一本历史小说,以历史的名义来建构小说时,巴恩斯已经暗示,他只是和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小说里方舟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一再出现,原本衔接着方舟与救赎意义的铁链却在不同的叙述者口中滑脱,历史学家精心编织的人类历史自此开始驶入未知之地:上次世界末日,一只木蠹混进挪亚的方舟中,它目睹挪亚的所作所为和书中记载大相径庭。方舟在人类历史上反复重现,它或是遭劫游船,或是泰坦尼克,或是核恐慌中的海上孤舟……这个偷渡客也并未离去,它冷眼看着历史如何被歪曲,歪曲的又如何成为“真实”历史。它就这样附身于巴恩斯的妙笔,教他以篇篇奇文拼贴出一部荒诞的世界史。历史在不停地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文/阿占-

-你,四季皆可读-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谢琼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