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二十四节气”——“谷雨”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 书香中山 发布:2023-04-21

 

 


 

 

 

 

 

GUYU

 

 

 

 

中国传统节气

 

 

 

古树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桑梓之“根”;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是文脉之“根”。一树一时节,每个节气都有各自的色彩与斑斓。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依节气而作,随气候而转。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中国人认为“雨生百谷”,此时最重要的物候之一就是布谷鸟开始唱歌,它的叫声既是“布谷布谷”,人们听来就又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或“阿公阿婆,栽秧插禾”……先民因此称此时的节气为谷雨。

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第一个五天里,人们看到浮萍开始生长;第二个五天里,人们看到布谷鸟梳理它的羽毛;第三个五天里,人们在桑树上能见到戴胜鸟。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应万物之势、赏节气之美,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二十四节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助力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谷雨”节气期间,由中山市阅读促进会指导,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等主办,沙溪镇沙溪村党群服务中心承办,沙溪镇下泽小学等协办的【悦读•寻根】中山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二十四节气”——“谷雨”主题活动在沙溪镇沙溪村岭后亨村民小组的百年古榕树下成功开展。

分享一本好书,种下一棵“阅读树”,二十四节气相伴,收获丰硕的果实。活动开始,30名小学生整齐有序地坐在一棵林荫大树下,聆听来自下泽小学的小主持人谭盛辰同学现场为大家介绍本次阅读分享的活动特色以及精彩内容。

 

雨生百谷,书香年华。

接着,来自下泽小学的阮雅旋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授课老师,通过解读《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为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授了“谷雨”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随后,下泽小学的李卓彤、温远煌和王胤天3位同学先后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绘声绘色的讲读使现场的学生们沉浸其中。

为更好地丰富小学生的文艺生活,进一步发掘和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优秀才艺潜能的新苗,本次活动特意请来下泽小学的肖慧敏同学现场为大家诗歌朗诵《中华颂》,李芯宜同学为大家表演中国舞《茉莉情怀》。

在此起彼落的琅琅读书声和阵阵掌声中,读书分享环节告一段落。

 

了解古树,触摸“年轮”,聆听光阴的故事。

接着,主持人请出沙溪镇关工委原主任彭炳祥老先生,现场为大家介绍了沙溪村岭后亨的历史沿革与人文风光,并且重点讲述了发生在身边这棵131岁古榕树下的故事。

随后,学生们纷纷来到这棵百年古榕树前,簇拥着触摸树身,希望能够从中读出它曾经的百年沧桑,听懂它久远的悠古回声,感受到它的灵魂所在,感悟到它的内在精神。

在彭老先生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沙溪村岭后亨的村容村貌。一路上,大家不断驻足,细心聆听彭老先生现场绘声绘色的介绍。踏石街、知古树、赏侨屋……大家体验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先民的智慧,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

行走在乡村间,同学们与正在开展“美丽乡村行”美术写生活动的20多位画家不期而遇,享受了一次美育熏陶。

 

手不释卷,一页知香。

最后,学生们走进了左江彭公祠,来到书写台前,欣赏着由沙溪镇书法协会理事、中山市枕云艺术培训中心彭艳老师书写的“谷雨”书签和诗意团扇,并现场学习了传统书法艺术的知识。部分学生更是在彭艳老师的指导下大显身手起来。

红紫妆林绿满池

游丝飞絮两依依

本次活动

把全民阅读与乡村人文研学相结合

借着节气之美、林荫书香

古树名木和宗祠文化

让大家邂逅在沙溪村岭后亨

充满诗情画意的街衢巷陌中


编辑   廖薇 二审  陈慧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0751人浏览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