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时局的变动,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亚洲的心脏。
提起阿富汗,你会想起什么?是被塔利班摧毁的巴米扬大佛,还是《神探夏洛克》里从阿富汗战场上归来的华生,是赚尽人间热泪的《追风筝的人》,还是《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里的每一封信。
如果阿富汗是一个人,他就是那个黄沙漫天里遍体鳞伤的悲情角色,他又惨又顽强,坏人打不死他,可他也站不起来。
他是被长期忽视的人,听到他的名字,你就想到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你同情他并且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至于他曾如何生长,有着怎样的人生,你并不关注,但如果有一天他撕心裂肺地说:“我不要你们的可怜,我要你们的理解”,你愿意停下来听一位最懂他的朋友,讲述他颠沛流离、曲折离奇的命运吗?
是时候要请出他那位会讲故事的朋友了。他就是《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一书的作者,阿富汗裔美国历史学家塔米姆·安萨利——一位将阿富汗爱得深沉的自己人。他笔下的阿富汗历史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你可能听说过阿富汗是帝国的坟场,在你的想象中,阿富汗山区里的游击队神出鬼没,陷所有敌人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实际上,阿富汗的“圣战士”们无比剽悍,却又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在他们之中有无数的小军阀,靠乡村的人际关系网络组织起一个个原始落后的武装集团,彼此之间激烈竞争,谁都不服谁。可偏偏在阿富汗这个逆天的国家,“不团结”还真就是一种力量。正是因为呈原子状分散,帝国在这里找不到人谈判,找不到人控制,甚至找不到可以切断的补给线。阿富汗人就像是分裂了一地的碎刀片,散落在茫茫山野之中。因为每个碎片都尖锐锋利十分扎脚,帝国这个巨人再壮,到了这里也是举步维艰,然而,阿富汗自己却陷入了更深的灾难,碎片与碎片之间互相缠斗,招招见血,刀刀致命。
安萨利说,阿富汗是一个国家,两个世界,一头是西方文化浸染之下的首都喀布尔,另一头是古老的乡村,而它们始终在决战。他说部落是阿富汗人永远的归宿,这里的农民只认民族和部落,城市才是敌人,城市就是帝国。
安萨利在书的一开头就写到了阿富汗人一项重要的传统游戏“布兹卡谢”。这是中亚草原上的战斗游戏,全体选手在场地内策马奔腾、你追我赶,甚至扭打撕扯,只为抢夺唯一的战利品——山羊尸体。第一个带着猎物冲出边线的,就是胜者。这项游戏没有队伍,没有人数限制,也没有控场的裁判,甚至没有犯规的概念。选手们各自为了个人荣誉而战,行为的约束全靠传统和自觉。
“布兹卡谢”简直就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隐喻。世界各大强权把这里当作竞技场所进行的一切战争和博弈,都不过是一场更大规模也更加惨烈的布兹卡谢,一场无规则的游戏而已。这也正是书名《无规则游戏》的由来。
阿富汗总是在突然之间就一切都被改变。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构建,是要将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纳入一个大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一点上,阿富汗任重而道远。但作者安萨利仍然选择乐观。正如他在本书结尾写道:“阿富汗就像一个实验室。数个世纪以来,无数势力席卷过这片土地,这个国家充满了矛盾——我们的星球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阿富汗能成功地将国内的众多民族融合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整体,那么,也许这个星球也会有希望。”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爱好者,那你真的很应该去了解阿富汗这个有故事的国家。这是一个剖析传统与现代之冲突的绝好样本,会让你换个角度重新发现战争的真相。以往你读的历史,都是起初翻云覆雨,最后尘埃落定,但阿富汗不一样,这个国家的昨天没有结局,明天仍未可知。
◆栏目统筹/冷启迪 孙俊军
◆文+、出镜/记者 冷启迪
◆视频拍摄/孙俊军
◆视频后期/孙俊军 陈家杰
◆编辑:廖薇
◆二审:孙俊军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