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奇遇已结束,诗的旅程刚开始丨绘本馆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4-17


△一首“天真与经验之歌”
米朵读诗集绘本
《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由美学大师宗白华翻译的这首小诗源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大作。威廉▪布莱克,被认为是“远离尘世”的疯狂天才,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弥漫着神秘主义的色彩与灵性的思考。而他以诗配画、“凸版蚀刻”而成的“装饰画诗集”,与我们今天所见的绘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的著名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中,他对孩童的怜悯、儿童个性的肯定和奇幻的想象也是儿童文学萦绕至今的旋律。


威廉·布莱克——“远离尘世”的疯狂天才

诗集绘本《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向大师致敬,由文字作者美国作家南茜·威拉德和插画家普罗文森夫妇合作完成,以现代人的眼光复刻了布莱克的童真与诗情。

 
《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
——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细节

◎羁旅者的天堂 

十八世纪是儿童文学的萌芽阶段。学者朱利安·沃克(Julian Walker)在其《威廉▪布莱克与十八世纪儿童文学》一文中指出,当时的儿童文学呈现多种儿童观,有的认为孩童如同白纸,需要细心引导;有的认为孩童本质邪恶,需要加以拯救,而威廉▪布莱克的儿童观则与卢梭英雄所见略同,认为孩童才是成人的老师。

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格律类似当时的童谣,其中也有许多关于花朵、孩子和动物的意象。但他并没有明示过这是为儿童而作,但儿童确是最接近灵魂的存在。事实上,他所言的“天真”与“经验”,体现着“人类灵魂的两个对立状态”,其天真的面具背后是他对社会黑暗的控诉。


《天真与经验之歌》
威廉布莱克创作/大英图书馆藏

绘本《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从文本到图像,同样具有强烈的布莱克风格,清华大学教授王敬慧认为,这种互文性印证了布鲁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诗人创作中“影响的焦虑”。对伟大前辈的崇拜导致受其影响的后辈产生了某种俄狄浦斯情结,他从前辈的艺术中孕育自己的创意。该绘本的作者将布莱克的风格精髓转化为自己的艺术滋养。但这本绘本读来更为温馨甜美,少去了经验之歌的辛酸与苦涩。


《扫烟囱的小孩》
威廉▪布莱克/大英图书馆馆藏

绘本中,提着行李箱的男孩在老虎的引领下,走进了威廉▪布莱克的旅馆。他可是布莱克笔下那《扫烟囱的孩子》?布莱克曾悲叹这些孩子的悲惨命运犹如“被关进了漆黑的棺材里”,他让“天使拿着一把亮亮的钥匙”打开了棺材。绘本中目录右侧恰有一把天使的金钥匙,似乎正是对它的呼应。

一生清贫的布莱克在绘本世界里成为富有的旅馆老板,巨龙、天使、小兔、老虎等动物担当服务生;猫大王和橙酱帽不曾在布莱克诗中出现,倒像是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柴郡猫和疯帽子。

阅读绘本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将其与布莱克的诗句相对照。绘本中的“布莱克带领我们漫步银河”,银色、金色、翡翠的星星萦绕足下,“那灿烂的星座/又重新洒下、洒下光辉”(见布莱克在《经验之歌》的《序诗》)。《经验之歌》中“寻找那美好的宝贵的地方”的向日葵也找到了旅馆。绘本中“当我们回到旅馆,布莱克召唤火苗”的诗句如呢喃私语:“舔舐炉膛,释放温暖,嘶嘶有声,烁烁如春。”……“请让他们在你崇高的光辉里,轻轻地抬起爪子,温暖脚掌。”这一炉旺火也正是布莱克《流浪儿》的渴望,绘本则借布莱克之口祈愿:“请让你的光明/继续温暖那些小小的朝圣牲灵”。而此时,画面中的布莱克正伏案疾书,孩子和动物们围炉相依,任室外寒风萧瑟,烟雾迷蒙。这虚构的旅馆,犹如“甜蜜的梦筑成一片浓阴,笼罩着我可爱的幼儿头顶。”(布莱克《摇篮之歌》),庇护着流浪儿的心灵。

◎想象可以超越理解

绘本画家爱丽丝▪普罗文森和马丁▪普罗文森是美国著名的童书作家兼插画家“夫妻档”,两人合作达四十余年之久,这本绘本的色调犹如泛黄的老照片,可故事场景却发生在想象王国,充满不可思议。以交通工具为例,布莱克的飞天座驾是一辆复古马车改装的直升机,带着三个螺旋桨;他的热气球“马车”里不仅可装奶牛,还载着一座塔楼。再看封底,布莱克的座驾带双轮和划桨,显然水陆两用。我的孩子则特别好奇猫大王如何能将餐桌如玩杂技一般立在房顶享用早餐。书中以多张剖面图展现旅馆内部,满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细节。正如绘本中的英国建筑,仿佛就是特拉法尔加广场、大笨钟、温莎城堡……可细看又有所不同。

有评价称,该诗集绘本对人们的想象力是挑战也是激发。我发现,诗歌特殊的词语排列组合,画中不合常理的场景设置,是孩子最为专注的地方。但在大人眼中,有些地方就是莫名其妙。这也难怪为何在1982年同时获得纽伯瑞金奖和凯迪克银奖的它被网友评为最难念的绘本之一,尽管《出版商周刊》认为它“尤其适合4-8岁的儿童阅读”。

实际上,你并不需要将它读完,因为它的故事结构并不紧密,每一幅画一首诗都可单独欣赏,哪怕随手翻翻,领略只言片语,感受几缕画意,也会偶有所乐。

诗歌令一般成人望而生畏的原因或许来自成人对理解意思的执拗,而儿童则纯粹从感觉出发。李利安·H.史密斯的儿童文学理论名著《欢欣岁月》谈到,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超越其理解能力。她认为,柯勒律治那句“当诗只是被人们大致地而并非完全地理解时,它所带来的快乐要大得多。”这种意象的猜想固然有趣,但也需读者的耐心体会,首先我们要放慢阅读的速度,摒弃“有用”的标准。阅读也需要一点契机。事实上,正是因书写此文的需求才让我珍藏多年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不再蒙尘,在重读和细读后与之共鸣。


领略只言片语,感受几缕画意,也是完美的

◎诗是世界上最好的药

值得一提的是,译者张子漠对绘本中诗歌的翻译具有中国古诗风韵,如“人兽同欢夜未央,歌罢黎明入梦乡。”“云冉冉,夜澄澄”“朝发为孩童,暮归成老翁”等句。不过,翻译总是会难免“失真”,诗歌除了有音节乐感上的妙韵,还包含文字游戏的机智。从该绘本诗集扉页的原文可见一斑:

“Will you come?” said the Sun?
(“你能来吗?”太阳问。)

“Soon,” said the Moon. 
(“马上”月亮说。)

“How far?” said the Star.
(“多远?”星星问。)

“I’m there,” said the Air.
(“我在那儿,”空气说。)

我期待能阅读更多原文,真切感受它的轻盈与深邃。出生于1936年的美国作家南茜·威拉德与出生于1757年的布莱克在此心心相印。据南茜称,在她7岁患病卧床之际,正是她的保姆以诗哄她入眠:老虎!老虎!衣烈焰!/在那暗夜和莽原/何人圣手与火眼/雕尔虎躯怒目颜(张子漠译)……让南茜从此爱上了布莱克与诗。朗朗上口的诗歌在其人生中回响不绝,四十岁左右时,成为作家的她又为自己的孩子写下了这本《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

“诗是世界上最好的药。” 保姆的话深深地印在南茜心中。绘本最后,布莱克给老虎讲了一个睡前故事,大意是:裁缝不断念叨着“熟悉的材料最最好”,将其他生灵的皮毛“偷完这个抢那个”,直到某天幡然醒悟,特意到布莱克旅馆拜访,改变了缝衣的用料。世界从此换上新衣,大家友爱又善良。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在布莱克和他的“旅馆”,我们仿佛听见诗的声音,清澈如水,犀利如冰,试图疗愈现代人的精神病态。绘本的后记之后,乃是布莱克对天真和经验的旅人们忠告道:

“脸上没有光彩的人,永远也成不了星星。” 


米朵:保持童心,学做小孩~

*本篇视频为绘本内容选读,仅用于图书推介。
本文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欢迎个人分享至朋友圈。图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阿占
◆主持:米朵
◆文+,图+/廖薇
◆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詹琪琳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