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我们不忘记丨绘本馆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3-20


△米朵读绘本《等爸爸回家》

对孩子而言,这或许是一生中最特别的寒假。

随着疫情在中国逐渐得到控制,春暖花开的日子似乎正离我们不再遥远。但在一些国家,疫情却刚刚开始。2020年,日内瓦当地时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 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它正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蔓延,病例数超过11万,其死亡病例数已突破四千,超过了2003年SARS在全球造成的死亡病例数。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黯然消逝,许多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有多少孩子再也见不到他们的亲人?

令人略感安慰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同时表示,新冠肺炎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我们将不会被病毒任意摆布。这离不开医护人员和医学专家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疫情期间,“以艺抗疫”的作品铺天盖地,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也是人们重点讴歌的对象。不少中国绘本创作者也交出了自己的作业。

这其中,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公益绘本《白衣超人》(电子版阅读链接:https://www.yunzhan365.com/22212114.html),书中“白衣超人”的原型,是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典型人物之一、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这位忙碌于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生也是身患渐冻症的重症病人。但这本绘本并没有讲述一个“伟大的医生”的故事,而是试图告诉读者:医患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故事以新冠肺炎小患者的角度,呈现了他从害怕医生到崇拜医生并期望成为医生的心理变化。作者梅竹本身也是一位童书编辑,她在编辑手记中表示,儿童图书对医生描述多从职业认知出发,他们的形象往往是白衣白帽,和蔼可亲,能治愈一切疾病。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何砍医事件频频见报?为何很多医生不愿子女从医?为何儿科和传染科会出现“医荒”?带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她认为我们应给予医生多一分理解:医生也是普通人,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和身体极限,我们应该采取医患共策、医患共治的方式,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正如绘本中借“白衣超人”之口向小男孩坦言,其实自己也是病人,超人不是无所不能的。要想成为超人,他需要强健的体魄,保持微笑和冷静,精进柳叶刀和不断研究病毒,还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懂得安抚鼓励病人。而病人也需要勇敢,与医生并肩战斗,不轻易言弃。绘本的最后一页,小男孩穿上了白大褂。男女老幼,一个个“白衣超人”并肩而立,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白色屏障,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过,感觉文字中的观点阐述还是过于直白,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读者的文学想象。

《白衣超人》的艺术形象倒是耐人寻味。插画师跳跳以红、白、蓝为主色调,并赋予其对比含义的象征。红色的是恐怖的病毒、也是火热的超人之心。蓝色既渲染着病人的惶恐,也衬托着渐冻症医生坚强的背影。红蓝撞色本是绝配,又因皆以低饱和度呈现,色彩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中山阅读推广人吴军委推荐给我道,身处战“疫”核心区的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推出了《等爸爸回家》(注:该出版社还曾经出版过一本“外国故事”的《等爸爸回家》(乔安妮·施瓦兹 著 ; 西德尼·史密斯 绘,诗意讲述父子之情),向奋斗中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而在这个“中国故事”里,小男孩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忙碌的他经常不能和家人一起过春节,本来今年他早早答应了儿子会陪他过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爸爸匆匆离家,常驻医院。面对号啕大哭的儿子,他甚至都不能好好与孩子告别。大年三十的晚上,小男孩思念爸爸,渴望爸爸回家,最后,小男孩在梦中与爸爸相见,他们都在等待着抗疫胜利的那一天全家团圆。

我特意从网上找来它的相关视频,这本绘本还推出了它的同名歌曲。据该出版社的编辑介绍,文字作者陈颖创作的这个故事取自多个真实案例。因为该出版社的基地就在武汉,一些故事情节读来感觉真实:得悉医院防护用品告急,孩子担心地问妈妈,爸爸会不会被感染?“妈妈什么都没回答”;除夕,母子二人守着一桌年夜饭却抱头垂泪,“我想爸爸”。梦中相见时,爸爸给儿子纸条传话:“爸爸不好,爸爸说话不算话。”语言朴素而感人。

这部作品的画面由起点插画(孙闻涛,翟艺琳,张葵等人)集体创作。据悉,面对疫情蔓延、人员隔离分散等困难和考验,创作者们克服了创作周期短、时间紧、插画绘图设备不齐全等阻碍,集结作者、插画师、编辑三方齐心,仅用了17天的时间火线创作出这部原创绘本。男孩一家的经历以色泽明快的水粉呈现,武汉封城的景象和驰援武汉的新闻画面为较为写实的水彩,伴随妈妈科普病毒来源的过程是儿童画风格的彩铅。体现出主人公小男孩对本次疫情的三种维度的认知:亲身感受、外部信息与自我理解。吴军委认为,书中男孩最爱的棉花糖体现了一家人爱的传递。在我看来,同样可视为爱的传递的还有口罩:爸爸临别时,给了妈妈一摞口罩。而在最后一页,孩子求妈妈在糖果店给爸爸买棉花糖时,店门上同样贴着:“赠送口罩”。疫情期间,我们都深知这小小的口罩是多么的珍贵。故事在温暖的期盼中落幕了。

书中的医生爸爸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和本次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竟有几分神似。不过,他的孩子却再也等不到爸爸回家那天了。

对于非疫情地区的我们而言,在家待好就是抗疫,所有的苦闷也只是少了几分活动的自由。而对那些直面病毒,亲历过焦虑、恐惧、痛苦与悲伤的人们来说,唯有坚强地活下去。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孩子还会记得这个“悠长假期”吗?希望借此绘本告诉他们,有一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本篇视频为绘本内容选读,仅用于图书推介,本文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欢迎个人分享至朋友圈。图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米朵:保持童心,学做小孩~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阿占
◆主持:米朵
◆文+/廖薇
◆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詹琪琳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