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洒在中山市阜沙镇阜东村船厂小公园的草坪上,阜沙镇牛角小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嬉戏玩耍。“你们现在看到这里很美吧!但是,去年11月前,它曾是村容村貌的一个‘黑点’。而在它的旁边,就是阜沙镇的旧船厂,里面也藏着很多的故事呢。”近日,在这个以旧船厂为主题的小公园里,阜东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冯国华给一群孩子们娓娓道来。

顺着冯国华手指的方向,连片翠绿的草坪沿着河涌铺开,蜿蜒的步道上,几位村民正慢悠悠地散步,船厂里传出加工设备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可谁能想到,去年冬天,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路边的锌铁棚歪歪扭扭地挡着视线,旧船厂的木头、零件堆得像座小山,锈迹爬满了钢架;旁边的大片空地上,杂草长得比人高,塑料袋缠在草秆上,风一吹发出哗啦啦响声,成了阜东村人心里的“疙瘩”。

实际上“疙瘩”里藏着阜沙镇的老故事。作为水网密布的岭南水乡,几十年前的阜沙,河涌里的木船比现在的汽车还多。那时候,万阜三街的机艇船厂是镇上的“明星”——它守在几条河涌的交叉口,工匠们手里的刨子、凿子耍得溜,木头在他们手里转几圈,就成了结实的船身。当年潮州广济桥要修18艘木桩船,找了好多地方都不满意,最后是这家船厂的师傅们带着工具去了潮州,手工打造的船桩又稳又耐用,让人家竖起了大拇指。
可日子一天天过,摩托车、小汽车跑遍了村道,木船慢慢没了市场。船厂的活儿少了,屋顶的锌铁棚漏了雨,没人顾得上修,锈成了暗红色;旁边的空地租给人堆木材,时间一长,木头发霉、杂草疯长,曾经的“水乡骄傲”,渐渐成了“村容负担”。

转机出现在去年11月,中山市“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的冲锋号角吹响,阜沙镇决定给这片地方“整容”。镇领导带着驻村干部、村里的干部们来了好几趟,踩着没过脚踝的杂草量尺寸、拍照片。“不能让老船厂就这么烂下去!”大家蹲在地上商量,“阜沙是水乡,造船是老手艺,得把这份记忆留下来。”改造成船厂主题公园!这个想法也让船厂老板一下子来了劲:“只要能保住这门手艺,咋改我都支持!”
说干就干,党员志愿者们周末带着工具来了,拆锌铁棚、清杂草、搬木头,手磨出了泡也不停;工人师傅们跟着进场,把烂土地整平,建起凉亭、步道、停车场;最后撒上草籽、种上树,再把旧船零件改成模型——时间一天天过去,船厂老板给旧船厂换上了红色的塑钢瓦屋顶,旁边的荒地长出了草坪,河涌边的步道成了村民散步的新去处。

现在的旧船厂,敲打声还在,只是不再伴着铁锈味。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亮堂堂的,零件摆得整整齐齐;工人师傅们焊完船板,推开后门就能坐在公园的凉亭里歇脚,看村民带着孩子在草坪上放风筝。

从卫生“黑点”到市民公园,这变化不是凭空来的,而是“百千万工程”给了机会,是党员干部带头干,是村民、志愿者、企业一起使劲,才让老船厂找回了尊严,让水乡的记忆有了新模样。这小小的公园,就像个窗口,让人看见阜沙镇在“城乡美”的路上,走得又稳又扎实。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