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山革命老区村(48)阜沙镇大有村:从农业村蝶变网红村
栏目:阜沙 来源: 发布:2021-12-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顺着东阜公路,记者12月13日来到位于阜沙镇东南部的大有村。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有人在此围垦,寄望农业大丰收,取名“大有围”,亦有“大有作为”之意。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大有村便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1936年,中共地下组织进步青年在大有成立自卫组织“关义会”“炮会”,抵御外敌,保卫村庄。

一直以来,大有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传承先辈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开拓进取建设和美村庄,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种养为主,多业并举”强村富民赞歌。

忆往昔


革命故事源远流长催人奋进

为方便记者了解大有村的红色历史,村委特意找来曾当过村干部、熟知大有村历史的老人罗万胜。“我是1954年出生的,关于大有村的红色历史和革命故事,虽然没有经历,但听前辈们讲起过,流传至今,催人奋进。”67岁的罗万胜说,当了村干部后,他翻看了村志和中山党史相关内容,这才完整地将那段红色历史讲给村里的后人听。

回望大有村红色历史,可谓可歌可泣。上世纪20年代,大有行政村包括群英、群雄、朝西社、下鸦尾、(大有)正河5个自然村。1926年大有村成立农民协会,两年后,农民自卫队成立。1929年阜沙的大有、抱沙、阜南等村的农民自卫队联合起来,在阜沙一涌水闸附近,袭击了前来阜沙墟勒收警务费的九区警卫队,缴获长枪8支。1935年抱沙、大有农民自卫队联合出击,打退国民党反动头目“五龙堂”堂主梁梳在阜墟段勒收保护费(俗称“行水”)的匪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36年,中共地下组织进步青年在大有成立自卫组织“关义会”“炮会”,抵御外敌,保卫村庄。

1989年,大有村被评为解放战争时期“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

看今朝


村子多业并举声名在外

采访中,大有村党委书记陈志强引荐了一位特殊的采访对象,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黄庭辉。

陈志强说,黄庭辉靠收废旧品起家,现在是一家钢材收购公司的总经理。在阜沙镇,跟着黄庭辉收购钢材的村民就超过1000人。陈志强透露,“很多大有村的村民跟着黄庭辉都发了家。”说起他的创业经历,黄庭辉直言离不开大有村父老乡亲的帮衬。“我以前就是收购废铜烂铁的,1993年才拿到营业执照,成立了公司。后来,业务遍及珠三角,需要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大有村人,毫无疑问,就有责任带动家乡人致富。”黄庭辉说,前些年,他在阜沙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酒店,聘用的员工大多是村里人。

随后,陈志强将记者带到了村东头的冠能生态家庭农场。这家生态农场于2018年12月30日开业,规划总面积500亩,首期开发面积200多亩,是一个集鲜果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也是大有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助打造的一个农业生态休闲基地。虽然是冬季,又不是周末,但生态农业园里仍有不少游客游玩。基于这家农业生态休闲基地,近两年大有村声名在外,成为网红打卡点。

陈志强表示,大有村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行政村,因为这是当地的根本,村党委始终没有忘记,不遗余力引导和帮助村民转型升级,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当天,行走在大有村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纸屑果皮等垃圾,看到更多的反而是忙碌的水体整治现场,穿着马甲随时捡拾和清理垃圾的保洁员,以及引导交通通行的志愿者。不难看出,他们与所有村民一道,用辛勤的汗水让大有村变得更为美丽富饶。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卢兴江
◆图+1、视频拍摄/记者 缪晓剑 
◆视频编辑: 陈晨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