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深耕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委员,一位是专注数据技术与民生服务的专家型委员,虽身处领域不同,但两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视角,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为中山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智慧与力量。11月26日,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陈朝阳和刘苑明,聆听他们的履职故事。

市政协委员陈朝阳:
立足专业建言
推动经济发展与治理提升
自担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市政协委员以来,广东伍玖伍安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阳的脚步始终扎实而坚定。他长期聚焦社会治理、安全应急和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提交并获立案的提案累计已超20件,每一件都紧扣城市发展的痛点与民生的实际需求。
在安全应急领域,陈朝阳不仅积极推动中山建设安全体验馆,也持续关注校园安全等民生议题。此外,他还倡导“急救免责”机制,呼吁为善意施救者提供法律保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大胆提出了这一倡议。如今,《民法典》已明确相关规定,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陈朝阳表示,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作为政协委员,或许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复杂难题,但集体的声音能够推动问题受到关注,甚至促成国家层面的制度完善。这份价值,让他深感使命光荣。
作为企业负责人,陈朝阳对经济发展议题尤为关注。2019年,他提出设立“中山企业家日”的建议,希望以此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2022年10月13日,中山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中山企业家日”的议案》,决定每年11月1日为“中山企业家日”,让企业家们更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去年中山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郭文海与企业界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座谈,就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陈朝阳再次“抢麦”发言,提出了政企社共建“行业黄埔军校”的建议。
在陈朝阳看来,中山产业集群基础雄厚,拥有许多被称为“行业黄埔军校”的龙头企业和被称为“校长”的企业带头人。他建议,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携手,共建“中山行业黄埔军校”。一方面,赋予各领域龙头企业搭建行业科研、交流、互助平台等“校长”权责,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其市场引领、提振信心、凝聚人才、科技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通过榜样效应快速拉动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回顾多年履职经历,陈朝阳最大的感受是学习与成长。他表示,提案工作首先要建立在充分、广泛的调研基础上,才能保证质量;其次,要立足中山实际提出建议,即便当下未能采纳,也可能在时机成熟时开花结果。“最后,我们一定要对中山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积极建言,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陈朝阳说。

市政协委员刘苑明:
聚焦数字赋能
守护数据安全与便捷民生
作为一名省级技术专家,市政协委员、中山移动集客项目交付经理刘苑明,一直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能力协助政府工作开展。
随着数据要素、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刘苑明也将履职目光投向了这一前沿领域,先后提出了《关于规范AI应用推广,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的建议》《关于完善配套支撑以保障AI应用进一步推广的建议》等提案,精准契合中山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城市战略。
在刘苑明看来,中山在积极参与AI建设的同时,必须筑牢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防线。同时,她认为中山可以从当前缺失的AI监管、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入AI赛道,配套支持广东大数据创新试点,从而在大湾区的AI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前瞻性的技术议题,刘苑明同样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2023年,她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功能落地,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的建议》,因其精准的问题把握和可行的对策,更被评为省优秀提案。
在提案中刘苑明指出,相较于长三角和北方部分城市,广东省及中山市在社保卡“一卡通”服务应用上存在很多痛点,比如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监控统计,推进进度难以把控;政府部门尚未全面推广社保卡作为身份认证基础,导致其便民功能被闲置;宣传不到位,民众对社保卡的强大功能“无感”,第三代社保卡常被“束之高阁”。
针对这些问题,她建议,首先要搭建一个统一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平台,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用真实的数据推动各项应用落地;然后要把社保卡(包括电子社保卡)全面纳入线上线下的身份认证体系,慢慢培养市民的使用习惯;还要创新宣传方式,比如用5G消息这种新型渠道,精准给市民推送社保卡的功能信息,让大家真正了解它的用处;另外,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找优质的运营企业合作,引入市场力量,让社保卡服务能长期良性运营下去。
现在,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中山的社保卡不仅可以用于身份证明、待遇发放、支付结算,还可以用于养老服务、文化体验、卫生健康、普惠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一卡通”“一码通”的便民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苏小红 三审 林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