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 “中山经验”在2025年度生态环境厅局长论坛上分享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闫莹莹 文波 通讯员 梁影涛 发布:2025-11-2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1月25日,2025年度生态环境厅局长论坛在中山举办,作为东道主的中山市在论坛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系统分享了近四年来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建设美丽岭南水乡的实践路径与成效,为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参考样本。

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河网密布、水系纵横,但曾因粗放发展留下生态“欠账”。面对艰巨任务,中山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政治责任,将水污染治理作为“百千万工程”中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经过四年日夜兼程奋斗,全面完成央督整改任务,实现了从“黑臭遍地” 到“亲水乐水” 的华丽蝶变。

2023年底开放的中山人才公园,是滨水生态开发的典型样本。记者 文波 摄

交流中,中山详细介绍了治水攻坚的六大核心举措:一是高位推进,将治水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高规格指挥部,抽调千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凝聚最强治水合力;二是科学施策,坚持 “四个一体、六污同治”总体思路,以“控源截污”为核心,通过三个月全面摸排河涌污染底数,实施“一流域一策”“一河一策”,统筹“工改”与治水,拆除5.1万亩低效工业用地,建设25个环保共性产业园;三是廉洁治水,果断叫停已招标治水项目开展全面审计,整治围标串标等问题,将16个流域治水项目原估算627亿元的投资压缩至实际投入约243亿元,节约近400亿元财政资金;四是质量为要,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追溯机制和“重奖重罚”机制,以“大兵团作战”推进项目建设,同步打造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监测;五是全民参与,将治水列为市人大“一号议案”和民生实事,创新“四方举牌验收”“五方联合审查”机制,凝聚共建共享合力;六是持续发力,锚定“美丽河湖、生态河湖、经济河湖”目标,将水污染治理指挥部转化为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指挥部,谋划48个相关项目、总投资84.24亿元,清单化推进市级美丽河湖建设。

岐江河。记者 余兆宇 摄

如今,中山治水成效显著:全市累计新建污水管网700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2万吨/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水质指数较2021年改善55.8%,百条主干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催生水经济项目投资超500亿元,重现河岸空间1.8万亩,市民从“避之不及”变为“亲水而居”。中山的河长制工作、农污治理、海绵城市建设连续获评优秀,“中山经验” 获得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部等多方肯定。此次论坛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主题,中山的经验分享为各地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提供了实践借鉴。

论坛期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相关议题深入交流,凝聚起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向质变跃升的共识。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