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配送“按需定供”艺术普及课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5-11-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11月22日,民众街道民众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传出阵阵悦耳童声。这是民众声乐合唱课程的最后一堂课,20余名少年儿童以合唱形式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用歌声传递文化惠民的温暖与力量。该课程是“文旅助力‘百千万工程’——2025年中山市艺术普及和阅读推广进基层活动”的生动缩影,展现了中山市通过“按需定供”模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直达基层的实践成效。

民众声乐合唱课程的最后一堂课,20余名少年儿童以合唱形式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受访者供图

该项目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中山市文化馆、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美术馆及各镇街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共同承办。活动自2025年10月启动以来,通过打造“按需定供”文化服务菜单,将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内容精准配送至全市各镇街代表性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其服务点,有效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步盘活基层文化阵地资源,为“文化兴城”注入持续动力。

青少年学得开心,家长“抢课”热情高涨

《茉莉花》的婉转、《小美满》的欢快、《摘草莓》的活泼、《照月亮》的深情、《歌声与微笑》的经典重温……这些青少年或个人独唱,或集体亮相,手持道具鲜花,在舞台上自信歌唱,用纯真的歌声传递着文化惠民的温暖与力量。现场,家长们或凝神聆听,或跟着轻声哼唱,或抓住手机不断按下快门,掌声与笑声一阵阵交织。

该声乐合唱课程自11月9日启动,由专业声乐老师陈学健及其教学团队执教。陈学健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具有高级音乐教师职称。他的课程内容设计科学且富有地方特色,涵盖了发声练习、节奏训练、曲谱识读等基础乐理知识,并精心选取了多首耳熟能详、适合青少年演绎的歌曲以及《月光光》等3首广东童谣进行粤语教学。

学生在上课学习。受访者供图

“这些孩子特别喜欢唱歌,表演欲望很强。”陈学健评价道,“他们吸收能力很快,第一节课就基本掌握了基础乐理知识,第二节课就进入了曲目学习,学习了不少难度较大的歌曲,还唱的特别好。这次特别加入了广东童谣的教学,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声乐的同时,也能接触和传承本土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陈学健侧重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从站姿、发音、情感表达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指导。

青少年的积极性和收获,家长们都看在眼里。8岁的学员吴子豪是民众本地人,但粤语却讲得不是很流利。“自从学了广东童谣,回来就天天哼唱,音准比以前有了明显进步,也更加喜欢讲粤语了。”他妈妈黄建环笑着表示,吴子豪节节课都从不落下,学习后性格更加开朗了,还激发了钢琴学习的兴趣,“孩子跟我说‘妈妈我还想上,你怎么不给我继续报名’?我们都期待还有这样的课程继续开课。”

“有免费的兴趣课程可以学,孩子又非常乐意学,周末不再窝在家看手机电视,还能交到很多新朋友,这简直是‘一举多得’!”吴静文笑得很是开心。她两个孩子都报名参加了声乐课程。她表示,25人的小班制,保证了教学效果。7节课程中,老师教学很耐心细致,孩子学得开心,每次下课回到家都给家里人表演学习成果,家里也总是飘着歌声。“学了以后,孩子们确实比以前唱得好了,也更爱唱了,我天天听他们唱都学会了好几首。”她透露,声乐课程太受欢迎,妥妥的“手慢无”,她和孩子爸爸都蹲点“抢”,“希望后续声乐课程可以继续开,也希望有更多乐器类的课程推出来。”

“孩子现在一个人站上台都很有勇气,更自信了!”学员彭安琳妈妈卢锦婷透露,以前彭安琳周末都睡到自然醒。自从上了声乐课,每周六都自己早早醒了叫她送去上课。课程上,老师对彭安琳的站姿、发声都进行了纠正,“现在孩子无论是体态,还是歌唱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听说浪网村也将开设声乐课程,她计划继续给孩子报名。

民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工作人员刘亭妤介绍,他们基于过往经验和群众需求摸底,发现声乐类课程,尤其是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课程,特别受青少年家庭欢迎,“这次声乐课程报名通道开启后,不到两个小时25个名额就被一‘抢’而空,非常火爆。”

“按需定供”精准服务,文化资源直抵基层

刘亭妤认为,这种精准对接需求的“按需定供”模式,确保了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尤其是在课程中创新加入广东童谣的学习,有效为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起平台,更加激发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这些学习成果还将结合街道日常文化活动得到转化,比如学员有机会被推荐到‘岭南水乡金色大地音乐会’、下乡演出等更大舞台进行展示。”她说。

记者了解到,民众街道声乐合唱课程是中山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惠民”的生动实践之一。该项目核心在于创新实施“按需定供”服务机制:各镇街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先对辖区内村(社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群体进行文化需求摸底,再通过“你点我送”文化惠民通平台,自主点选市级统筹提供的艺术普及与阅读推广“菜单”。

其中,艺术普及课程涵盖美术、书法、摄影、音乐四大门类,阅读推广活动则围绕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四大主题开展。所有课程和活动均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并被精准配送到镇街选定的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其服务点(如香山书房等)。

这种“群众点单、镇街对接、市级配送”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让文化资源精准直达基层。据统计,自2025年10月底启动以来,项目已开展43场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和31项艺术普及课程。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2月,计划覆盖全市23个镇街,累计配送活动与课程约400场次,推动文化服务从“全面覆盖”到“精准对接”,让惠民服务直抵群众身边。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