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港澳居民购房占比超20%,中山编制“好房子说明书”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李红 易承乐 发布:2025-11-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11月24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暨宜居中山推介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举行,介绍中山在推进“好房子”建设方面的政策举措、实践成果,并详细解读近期发布的《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宣布南方日报、南方+举办的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将于本月底举行。

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暨宜居中山推介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 易承乐 摄

港澳居民购房占比超20%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中山凭借不断升级的交通网络和不断深化的美丽中山建设,日益成为了大湾区的“人居高地”,备受市场关注。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荣辉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中山楼市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今年1-10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排名珠三角前列;深中通道通车带动湾区跨城置业需求显著提升,来自港澳居民的购房占比超过20%;今年以来,几个改善型代表住宅项目进入销售阶段,获得市场青睐,释放了市场对好房子建设的新需求。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牢固树立、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让中山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靓丽名片。

多项奖补火热发放

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方面,今年以来中山相继推出了多项奖补政策,包括“以旧换新”“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港澳市场全民营销”“购房送名优产品消费券”等活动。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管理科科长冯自强介绍,“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政策,覆盖人群广泛,政府财政补贴最高可达购房总价的2.5%,加上镇街补贴一点、用人企业奖补一点、房企让利一点,叠加贷款利率优惠,多重利好汇聚,为符合条件的“新中山人”累计最高节省置业成本约10万元。该活动已在10月31日结束,活动期间,约3000购房人受惠。

目前,在中山购房还能享受“以旧换新”和“购房送名优产品消费券”叠加优惠。具体来说,在今年12月31日前,居民出售自有住房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每套可获2000元消费券,直接降低置换成本;而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在缴纳契税后,还可享受房款5‰的名优产品消费券补贴。名优消费券的使用范围,锁定在能够直接提升居住品质的几大类名优产品,如品牌家电、中山特色灯饰、以及优质卫浴产品。为确保消费者权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门建立了“名优企业目录”。

彭荣辉介绍,因为地缘优势以及人文文化相近,一直以来,港澳人士都是中山购房市场的重要人群。“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政策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次。中山政府拿出了1%的税前奖励,同时鼓励开发商也提供不低于2%的奖励,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形成政策的叠加效应。

《指引》为中山市民编制“好房子说明书”

响应国家战略、立足本地实际,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编制印发了《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引导市场建造更安全、更舒适、更绿色、更智慧的住房。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公室主任吴少坤介绍《指引》三大核心亮点。

标准更贴合本土实际。《指引》是立足中山实际,对《国家标准》的“深化与拓展”,它既全面覆盖国家“好房子”要求“6633”的“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四大维度,即“居住底线、安全屏障、民生需求、品质价值”四大维度,又针对中山居民“怕台风漏水、怕梅雨季发霉、怕小区拥挤、盼适老适幼服务”等核心诉求,补充28项本地化技术要求,形成“国家标准+地方特色”的双重保障。如对于“好房子”要求中“要实用”这一点,《指引》针对中山家庭重视“储物”与“互动”需求,要求“套内收纳空间需不小于室内容积的1/20”(140 ㎡以上设可变储藏间),《指引》中有许多类似细节设计。

指标高于国家基础规范。《指引》针对住房痛点部位主动“加码”,18项核心指标超越了国家标准要求。如楼板厚度的国家规范是不小于100毫米,《指引》提升到不小于120毫米,这样就有效避免楼板开裂、墙体脱皮、隔声差等问题,确保房屋“十年无裂、二十年不漏”;中山城区小区容积率较高,邻里噪声干扰突出,《指引》在国家规范“卧室分户墙隔声≥50dB”基础上,额外要求“电梯井、水泵房不邻卧室”“上层卫生间排水噪声≤33dB”,细化设备机房避让距离与排水噪声限值,让广大市民对“安静居住”有了可量化的参考标准。整体来看,中山《指引》是从“合格线”向“优质线”提升。

中山的《指引》也有23项细节补全了“国家标准空白”,如要求“外墙需完成两阶段淋水试验”,强化防水检测流程,是为了模拟台风降雨情形,适配中山多雨气候,确保房屋台风天不漏水;针对日常出行,打造“无雨归家动线”,也就是从小区门口到入户大堂有骑楼连廊连接,居民雨天出行可以做到“不用撑伞、不湿鞋”。不仅硬件升级,还有软件的提升,如小区“配AED急救设备”的要求等。

总的来说,《指引》为“住有优居”、改善住房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撑,是一份贴心为市民朋友编制的“好房子说明书”。

引导市民查看星级标识,选到适合自己的好房子

中山《指引》创新提出“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体系和星级评价机制。

吴少坤解释,这套评价体系,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住宅界的“星级酒店”评级。具体来说,《指引》将好小区、好房子的标准划分为6个核心维度。每个维度都设置了两种要求:“基本类”是必答题,是保障居住安全和舒适的基本底线,必须全部达标。“提升类”是加分题,代表着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更人性化的设计。

要获得星级认定,住宅项目不仅要完美答完所有“必答题”,还需要在“加分题”上展现亮点——每个维度的加分项得分都不能低于30分。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时,才能相应获评一星、二星、三星等级。

这套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为房地产开发设立了清晰的标准,让企业知道品质提升的具体方向;同时也为市民购房提供了直观的“标尺”,大家通过查看星级标识,就能轻松识别出不同项目的品质差异,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房子。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