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超高装何琳:金融精英女儿与超导专家父亲“合伙”创业|二代“接棒”创未来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李红 发布:2025-11-22

11月22日上午,比约定采访时间晚了几分钟,何琳匆匆进门,一边说着抱歉,一边解释一早从深圳赶来中山,昨晚才从成都飞回深圳。而再往前几天,她连续在北京、西安出差,要么安排分公司事务,要么与企业家朋友交流,连回家的时间都分不出。

放弃金融行业高薪职位,加入超导技术专家父亲的创业“战队”,成为和超高装(中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超高装”)二代掌舵人,何琳觉得这既是自己对父亲技术前景的商业判断,也是对父亲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的奔赴,父女两人更像是各展所长“合伙”创业。进入公司短短4年时间,何琳已主持了三轮融资、工厂建成投产、新业务开拓等多个大事件,公司顺利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问及创业以来什么时候最累,她说:“现在,就是最忙最累的时候。”

和超高装二代掌舵人何琳。记者 文波 摄

放弃高薪转投父亲高科技“战队”

位于三角镇的和超产业园与一般的制造企业工厂不太一样,其中一栋为单层车间,层高达到35米。何琳解释,这个车间主要用来为客户加工长宽达到10-20米的大型高端装备用腔体、壳体或者结构件,所用技术是以真空电子束焊接为主的先进焊接技术。其父亲何景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两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参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搭载技术研发,并成功于2008年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支纯铌9-cell超导加速腔。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何景山。记者 文波 摄

“超导加速腔是超导加速器的核心部件,超导加速器被誉为‘未来引领能源革命的钥匙’。”何琳介绍,超导加速器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应用是用于医疗行业,比如癌症治疗等。当前超导加速器技术中国和德国、美国共居世界前三甲,何琳的愿景是在和超高装供应的超导加速腔的支持下,未来超导加速器能像CT或核磁共振设备一样普及。何琳解释,目前中科院等国家科研院所正在推进超导加速器的研发和落地应用,所用大型科学装置大都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和超高装2017年成立时选址中山最重要的原因,“基本上,我们都是用自己的专车将产品送到客户的安装场地。”

和超高装生产的超导加速腔。记者 文波 摄

2020年,和超高装成功竞得三角镇50亩工业用地,计划建成和超产业园,正式将前沿技术推向产业化落地。同年,何琳从北京金融企业离职,加入父亲的公司。

作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硕高材生,何琳毕业后先后在央企和国资金融企业总部工作,负责研究所股票分析,2020年已迈入年薪百万行列,“个人职业发展还算比较顺利。”

决定加入父亲的公司,对何琳来说不算一个特别艰难的决定。“父亲在科技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就,一路以来,我也算是一个见证者,我相信他和团队攻克的超导技术,在商业化上肯定是大有可为的。”而对于父亲在大国重器研发上投入的家国情怀,何琳也深有感触,“父亲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够造福国家造福百姓,作为他的女儿,希望能够帮他圆梦,也感觉无上光荣。”

 

 三年主持三轮融资
产值翻番再翻番

加入公司第一步,何琳每天下车间跟着技术团队学习专业知识,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但毕竟隔行如隔山,而她要为公司制定一套更适合前沿科技产业的管理模式。“不过,和很多‘企二代’接棒不一样,和超属于创业公司,我和父亲更像是创业伙伴,我们干的事情更多还是‘立’,而不是‘破’,我不用在父辈打好的框架里面寻求突破。”

何景山向参观者介绍公司产品,何琳在旁学习。记者 文波 摄

父亲继续带领团队主攻技术,何琳则迅速为公司厘清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超导产品潜力巨大,但还属于前沿科技,规模化产业化还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我们开拓了公司领先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何琳解释,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能够为大型装置、航空航天装备带来精密的加工工艺,在军工领域需求很广。为此,她将目光投向了军工行业,也获得了超出期待的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何琳在老本行金融上的积累得到了施展,2023年,她主持了公司第一轮融资,得到了硬科技投资企业中国创新的领投,顺利完成首轮融资。接着,2024年1月,和超产业园建成投产,一期建成4.4万平方米厂房。“新工厂投产后,之前积累的订单需求都得到了释放,一年内交付了150套超导加速腔,而正在开拓的军工方向应用也得到了落地。”何琳特别强调,三角镇高平化工园区具备的环评条件,让和超高装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超导加速腔制造和金属表面后处理能力的企业,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

技术人员用真空电子束焊设备加工超导加速腔。记者 文波 摄

在紧张的新厂投产和业务开拓之外,何琳再度完成了二轮融资,紧锣密鼓地围绕业务新方向在西安和成都开设了分公司。当下,和超高装已进入第三轮融资,预计今年内将会落地。“今年产值和营收实现翻番,跟随业务的步伐,明年预计能够再度翻番。”何琳根据手上的订单,粗略进行了推演,“工厂投产前,很多订单在积压,现在才放开来做。”

【对话】

父亲:“她的专业是我的弱项”
女儿:“帮父亲的技术走上10-100的路程”

说话间,何景山带着客户走进车间参观,何琳立即走上前去与父亲交流。对于女儿给公司带来的改变,何景山高度认可,“成立公司独立运营之后,有她来帮助,对我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放。”何景山说女儿有企业管理和金融专业知识,而这方面是他的弱项,现在他可以集中精力在技术和研发上,放开手脚继续搞研究。不过他认为,这几年对女儿来说也是一个锻炼,快速积累了管理企业的实战经验。

“新鲜血液加进来,开拓新的市场,我们的技术可以扩大应用,这不止是个人的事情,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或者综合国力的发展需要这些,可以说是各方多赢。我的心情不止是开心,还相当地兴奋,我对企业交棒也越来越有信心了。”何景山坦言,作为企业的搭建者,他希望进一步推广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乐呵呵说完,他带着客户继续参观。

何琳与技术团队探讨交流。记者 文波 摄

对于“加入公司以来,有没有遇到特别累或者与父亲意见分歧比较大的时候”之问,何琳说分歧肯定是有,但都商量着来,“但要说到累,现在就是最累,公司正在快速发展,所有的业务都在陆续走上正轨,要处理接洽的事情特别多,可能明年你们再来又会看到不一样的和超。”

何琳特别补充说,一个技术在实验室、学校里面突破了0-1,然后在学校、企业里完成中试,达到1-10,最后市场下游有需求进行量产,把它做到10-100,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我就希望通过我学习的知识和个人专业领域的优势,能够帮父亲和企业完成10-100的过程,顺利地把承担大国重器核心部件和凝聚父亲心血的先进技术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最终让所有人受益。”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