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坚定理想信念 强国复兴有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陆续走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中山市香山小学。
活动邀请95662部队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中山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理响兴中”宣讲员、十五运会志愿者等,以鲜活事迹分享、沉浸式文艺展演等形式,为三所学校超3400名师生带来三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精神盛宴,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雪域坚守,诠释爱国誓言
“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是日复一日的默默坚守。”宣讲中,95662部队甘巴拉英雄雷达站二级军士长申董初的分享触动人心。他以《用车轮碾过雪域高原 用忠诚守护祖国家园》为题,讲述了自己二十余年扎根海拔5374米“生命禁区”的军旅生涯。
“甘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高山”,而雷达站官兵一守就是数十年。2002年,申董初受母亲嘱托与老乡许正兵戍边牺牲事迹感召参军,立誓“当个好兵”。作为汽车兵,他从零学起,练就过硬本领:能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暴风雪中行车,仅凭声音就能判断车辆故障,还精通8类18种特种车维修。二十余年来,他为阵地运送设备与给养,保障空防后勤,安全行车超百万公里。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一代人到一群人,用默默的付出、挺立起甘巴拉人的精神风骨。”宣讲中,申董初讲述了张在安骨灰守雪山、王胜全坚守三十年、军属并肩“战斗”等故事,生动诠释了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精神。宣讲尾声,他寄语师生:“坚守初心,胸怀家国,敬业担当,团结奉献,用青春赴使命,以初心践未来。”话语铿锵有力,久久回荡。
“甘巴拉虽偏,却是国家空防的重要一环,每多守一天,就是为国防多添一分底气。”申董初在采访中表示。数十年间,身边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坚守”二字始终没变,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代官兵传下来的接力棒,是“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怕苦”的信念。这份刻进骨子里的精神,支撑官兵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他希望通过宣讲,将这份力量传递给祖国的新生代。
在杨仙逸中学与香山小学的活动现场,学生代表还朗读了致95662部队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的信件;官兵们从雪域高原发来的寄语视频,引发跨越山海的深度共鸣。香山小学与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启动“校站共建”,携手共育时代新人。另外,迎来百年校庆的杨仙逸中学还获赠一面曾在海拔5374米高原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庄重的赠予仪式上,“爱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载体,化作薪火相传的奋进力量。

行业躬耕,书写敬业答卷
除了震撼人心的军旅故事,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也纷纷登台,从科研一线到执法前沿,再到竞技赛场,他们用自身经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全国劳动模范、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以《让中国轴承赢得世界尊重》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奋斗故事。43年来,她秉持“以匠心为轴,以创新为承”的初心,怀揣“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的掌声”的家国情怀,扎根轴承研发领域,在车间摸爬滚打,成长为精通车、磨、铣、刨、钳等多种设备的行业里手。面对国外技术壁垒和行业质疑,她数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带领团队自主研制高端轴承,50余种研发成果应用于国内外高端场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轴承”赢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她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突破封锁、自主自强的底气,深刻展现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就是我的答案。”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科员黄明宽的宣讲,让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工作中,他牵头查处虚假保健品体验店,相关办案经验成为全国典范;顶着台风排查巨型液化气球罐、助力尖端压力容器生产落地,推动中山建成全省首个中小学食堂全自营城市及全年不打烊药品进口口岸;把占餐费1/5的承包利润变成孩子餐盘里的肉蛋奶。意外导致腰椎两节突出、一节骨裂后,他一度陷入迷茫,也正因“90%健康完成100%人生”的信念,他拄着拐杖重返岗位,维护社会公正法治,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十五运会棒垒球赛事播报员蔡妮,以《让世界看见中山的另一种速度》串联起中山棒球的红色记忆与当代发展。从1873年留美幼童组建“东方人”棒球队,到辛亥革命前夕以棒球为“革命密码”传递情报,再到如今中山承办全运会棒垒球赛事,她结合自身从紧张忘词到从容播报赛事的经历,鼓励同龄人以热爱、传承与突破书写青春答卷。作为首批赛事播报员,她不仅完成播报,还提前熟悉球员资料、赛中引导秩序、赛后开展“棒球小课堂”,从“赛事旁观者”变身“文化传播者”,她以青春实践诠释了奉献的意义。

凡人善举,浇灌和谐沃土
润物无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故事生动诠释友善与奉献的价值力量。
“中国好人”、“德润香山”身边好人宣讲工作室负责人、中山好人馆轮值馆长李克,以《德润香山 微光大爱》为题,聚焦身边好人,生动还原了一个个有温度的向善瞬间:忠记理发店店主林以忠,坚守近四十载初心不改,始终以5元低价为街坊邻里理发;珠峰登山队队员谢如祥,在珠峰登顶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多年梦想,转身救助遇险同胞,用“生命至上”的抉择诠释大爱无疆。真实可感的故事,让现场师生深受触动,也让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广东好人”、中山市小榄镇菊城中学教师周虎,在其宣讲《让国歌在大山里更嘹亮》中分享道,34年教龄的他两度支教,足迹遍布5座大山18所村小。2016年赴潮州西石小学支教时,他发现孩子们不会唱国歌,便克服无课室、无乐器等难题,建移动课堂、募爱心器材、编校本教材,还通过视频和爱国故事解读国歌内涵。在他努力下,山里娃国歌声愈发嘹亮,不仅登上央视获奖,更有孩子立志报国、圆梦大学。“今天,他们用歌声震动山谷;明天,他们必将用行动震撼世界。”正如周虎的分享所传递的,让爱国情怀落地生根,正是育人事业的珍贵内核。
香山小学专场活动中,“中山好人馆巡展香山小学站”同步启动。市文明办向校方传递中山好人馆流动展板,为学生颁发好人馆志愿讲解员聘书,鼓励其化身“好人故事传播者”,让向善种子在校园沃土中扎根发芽。

锐意创新,共筑富强梦想
多名来自青年群体的分享者,用亲身实践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中山纪念中学教师程盼盼宣讲《以青年担当 兴科技强国》直击“教育内卷”的痛点。她讲述了学生浩宇从立志“造中国最厉害机器人”,到被高考压力裹挟、刻下“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座右铭的转变,也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参观科学馆,借华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故事重新点燃浩宇科技梦的过程。“我们需要高考状元,但更需要心怀家国、敢为人先的科技先锋!”她呼吁破除分数围城,让物理公式化作深中通道的悬索弧光,让课堂电磁火花点燃民族复兴的科技之光,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
中山日报社记者罗杨鸿作为“打卡百千万工程,寻找乡村潜力板”节目主创之一,带来了题为《镜头下的中山乡村》的宣讲。扎根中山两年的他,向现场师生分享了崖口文旅融合、桂南生态赋能、曹边侨房活化的实践,以及村民获得感的持续提升,以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现中山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如今的中山乡村,已成为旅游热土、创业沃土、文化厚土。“我们镜头下的这些见闻,都是村民‘得实惠、愿参与’的真实写照”,这番分享也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乡村和谐、日益富强的生动图景,也激励学子将青春写在大地上。

青春和鸣,激扬奋进力量
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亦成为传递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首《写故事的人》,以温情旋律勾勒平凡人在各自岗位上奋斗的身影;在杨仙逸中学,情景剧《我们的青春》,围绕“青春与担当”展现青少年理想指引下的成长蜕变,真挚表演感染众人;50名学生登台,传唱十五运会歌《气势如虹》,激昂旋律搭配励志歌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香山小学,学子灵动演绎《香山金龙舞》,让非遗技艺在童真中焕彩,尽显新生代的活力与传承之志。
“榜样进校园”的宣讲形式,收获了师生的广泛认可。“主题宣讲非常精彩,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我们感受到的是先进典型身上‘平凡中的伟大’。”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倩表示,这种“接地气”的榜样力量穿透力强,能在情感共鸣中升华价值追求,实现“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边界,把“大思政课”搬到学生身边。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3级学生龙银怡则表示:“这次活动打破了我对理论宣讲的刻板印象,没有生硬条文,而是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把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生活、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越听越觉得核心价值观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能指导我们做事做人的行动指南。”
在聆听榜样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于潜移默化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立志传承榜样精神、勇担时代使命。龙银怡坦言,此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是“记住定义”,而榜样宣讲让她真切体悟到这一价值追求与自身言行紧密相连。“从前总觉得‘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宏大命题,如今愈发明白,这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行动。”作为即将毕业的年轻党员,她立志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落到实处,以身作则,主动传递正能量。
“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有时竟会忘记,这份岁月静好,正是远方的你们,默默承受风霜,负重前行。”杨仙逸中学高二学生谢雅婷在写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全体官兵的信中写道。她表示,“官兵们保卫祖国蓝天的坚定信念,深深触动了我。他们的坚守与担当,不仅为我的学习注入了强大动力,更让我备受激励。我将带着这份精神,在求学路上脚踏实地、奋勇争先,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编辑 袁凤云 王欣琳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吴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