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职院与中山日报社共建“社科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学术+传媒”深度融合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谭华健 余兆宇 发布:2025-11-2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1月21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日报社举行共建社科成果转化基地揭牌仪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日报社社科成果转化共建揭牌仪式举行。记者 余兆宇 摄

此次共建的转化基地是中山日报社联合本地高校建立的首个社科成果转化基地,是本地主流媒体与本地高校在理论研究和智库建设方面的新探索。

打通社科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三百多人。近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百博入企”行动计划,组织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入镇下村进企深调研、广建言和开展社会服务,每年组织申报、立项各级社科课题100余项,产出一批社科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研究成果。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曹勇表示,如何将这些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服务决策、咨政育人、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是学校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日报社携手合作,共建社科成果转化基地。此次校社合作,就是要利用中山日报社理论周刊等宣传阵地和资源,进一步打通社科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搭建一个将学术思考、调查研究与地方现实需求、政策制定、公众理解相结合的桥梁。展望未来,双方希望共建基地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涌现出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的高质量社科成果,成为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成为展现学校服务地方能力的重要窗口。

推动“学术+传媒”深度融合

中山日报的理论版块建设,一直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中山发展大局,开门办媒体,汇聚社科智慧,以正向能量、知识含量、信息含量、思想含量、逻辑力量、文字质量、眼界气量等为标注,为中山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收集多元、及时的点子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近年来,中山日报的理论版块建设水平仍在不断提升,在中山+APP开设有“理响中山”栏目、与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合办微信公众号“微理大义”,与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社科专家谈‘百千万工程’”社科沙龙,将《中山日报》理论版块升级为《理论周刊》,开设“圆桌”和“论丛”两个栏目。一年来“圆桌”栏目创办50期,邀请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内外200多位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汇集了一批“金点子”,为中山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专业而理性的智慧。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日报社合作,推动“学术+传媒”深度融合。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日报社副总编辑程明盛介绍,今年9月份,全市召开了市属媒体系统性变革动员大会,发布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构建多场景运营和新圈层媒体生态——中山市属媒体系统性变革总体方案》,此次共建社科成果转化基地不仅是中山日报社理论建设的新探索,更是市属媒体系统性变革动员大会后的又一项重要成果。转化基地成立后,将发挥好主流媒体的政务资源和传播优势,以“话题+课题+咨政”“名记名编+名专家+深调研”“成果+转化+传播”等组合方式,构建“新闻+智库”的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媒体+高校”社科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增强服务全市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中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梁锦胜表示,社科成果转化基地成立既是中山市社科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推动“学术+传媒”深度融合,以智慧力量服务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将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社科智慧和力量。他希望转化基地成立后,一要聚焦“地方所需”,在咨政研究建言上展现作为;二要强化“平台为基”,在文化品牌打造上探索路径;三要创新“传播形态”,在人文社科普及上取得实效。

揭牌仪式后,省社科咨政领域经验丰富的王永平研究员围绕“如何撰写咨政报告”进行专题讲座。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